赤旗落色汉火微,端门日日腥风吹。
咸阳秋色压官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如海深,门外何人知痛哭。
贼莽白日升郊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石煮秋雨,风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已千载,尚有当时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孤峰颜色改。
药炉寂寞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汉家瓦崩灰化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梅山行
赤旗落色汉火微,端门日日腥风吹。
咸阳秋色压官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如海深,门外何人知痛哭。
贼莽白日升郊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石煮秋雨,风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已千载,尚有当时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孤峰颜色改。
药炉寂寞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汉家瓦崩灰化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赏析:
《梅山行》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诗歌,通过描绘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英雄的无限敬仰。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逐句解释和赏析。
“赤旗落色汉火微,端门日日腥风吹。”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景象。赤旗象征着革命,而汉火则代表着战争的硝烟,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激烈的战争画面。同时,“端门日日腥风吹”也传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咸阳秋色压官树,金人夜泣铜驼悲。”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痛苦。咸阳的秋天景色被战火所吞噬,官树也被烟尘笼罩。金人(指士兵)在夜晚哭泣,因为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这里,“铜驼悲”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伤和无助。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人手持袖筒(可能是一把弓箭),勇敢地探索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尽管汉鼎(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支离破碎,但仍有一丝希望存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无畏、为国家付出的英雄们的赞美和怀念。
“九重烟雾如海深,门外何人知痛哭。”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九重(指皇宫)的烟雾如同大海一般深不见底,外面的人又怎么能知道里面的人们的悲痛和无奈呢?这里,“痛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无法安身立命的痛苦情感。
紧接着,“贼莽白日升郊台,玉玺堕地声如雷。”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中的场景。白日(指白天)升到了郊外的平台上,而皇帝的玉玺(象征权力)却从空中坠落,发出巨大的声响。这里的“贼莽”指的是盗贼横行的时期,而“玉玺堕地声如雷”则形象地表现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损失。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这两句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孺子即周成王,他是周公之子。在这里,周公和孺子的形象被赋予了新的寓意,暗示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未来的希望。同时,“绛袍将军”则是指那些忠诚于国家的将领们,他们应该能够抵御外敌、保卫家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毁灭。尘埃随风飘散,如同沧海一般广阔无际;瓦片在狂风中飞散,犹如骏马般疾驰。这里的“白鹤身轻松如马”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体上的创伤和痛苦。这两句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争中寻找到的自然美景。铁笛声在闽关(地名)回荡,伴随着山月和溪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潇洒”一词既描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动人,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解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战场上的孤独与坚韧。龙争虎斗的景象虽然激烈,但诗人却选择用长啸来驱散心中的烦忧,并用袖子拂过松枝,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长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放和不羁;“袖拂松枝云”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在战斗中的坚韧不屈,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随后,“夜铛白石煮秋雨,风佩赤锦飘霞裙。”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烹煮着秋雨般的白石,而身着红色锦袍的风佩则在月光下摇曳生姿。这里的“煮秋雨”不仅形容了夜晚的氛围,也隐喻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困苦和艰辛;而“风佩赤锦飘霞裙”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的和谐,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先生一去已千载,尚有当时遗迹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先生(指某位历史人物)已经离去了千年之久,但仍然可以看到他当年留下的遗迹。这里的“千载”既表示时间的久远,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而“遗迹在”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这两句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回忆。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孤峰颜色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绝壁上题诗寄情的情景。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篇上,将它们刻在绝壁上,希望能够感动那位先生。当这首诗传至先生那里时,它立刻改变了那孤峭山峰的颜色,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这里的“颜色改”不仅指山峰的变化,也象征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梅山行》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诗歌,它通过描绘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比战争与自然的和谐场景,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