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仙去风流尽,聚远楼空月色寒。
波暖东风入尊俎,夜深北斗挂阑干。
幽花野草先灵杳,铁画银钩御墨残。
不见旧时双燕子,春风几度卷帘看。

【诗句解释】

  1. 登德兴聚远楼上有宋庙书:在登高望远的聚远楼上,我看到了南宋时期的庙宇。
  2. 眉山仙去风流尽:指宋代大文豪苏轼(字子瞻)逝世后,他的诗词才华风流已逝。
  3. 聚远楼空月色寒:聚远楼已经废弃,月光也显得冷清。
  4. 波暖东风入尊俎,夜深北斗挂阑干:温暖的春风拂过水面,东风带来了酒香;夜色深沉,北斗星挂在栏杆上。
  5. 幽花野草先灵杳:幽静的花和野草先于人逝去,它们的灵性飘渺而遥远。
  6. 铁画银钩御墨残:形容书法用笔有力,如同铁画银钩一般。
  7. 不见旧时双燕子,春风几度卷帘看:春天里,没有看到曾经飞翔的双双燕子,只能通过卷起窗帘欣赏春光。

【译文】
登高望远的聚远楼上,我看见了南宋时期的庙宇。
东坡先生逝世后,他的诗词才情已随风而逝。
聚远楼已经荒废,月光也变得冷清。
温暖的春风拂过水面,带来了酒香;夜色深沉,北斗星挂在栏杆上。
幽静的花和野草比人先逝去,它们的灵性飘渺而遥远。
形容书法用笔有力,如同铁画银钩一般。
春天里,没有看到曾经飞翔的双双燕子,只能在卷起窗帘时欣赏春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首句“登高望远”为全诗定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眉山仙去风流尽”,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怀念对象——苏轼。第三句“聚远楼空月色寒”则写出了诗人登上高处所看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苏轼离世后,他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冷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怀念和哀思。其中,“波暖东风入尊俎”一句,既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又暗含着对苏轼生前饮酒作乐生活的回忆;而“夜深北斗挂阑干”一句,则更是将诗人对苏轼的怀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怀念之情。“幽花野草先灵杳”,则是对苏轼生前所喜爱之物的追忆;而“铁画银钩御墨残”,则是对苏轼书法之精湛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