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花落丹水香,步虚白日声琅琅。
江南道士爱潇洒,新粉素壁如秋霜。
王郎酒酣衫袖湿,醉眼朦胧电光急。
玄龙云重雨脚斜,白兔秋高月中泣。
倦游借榻日观东,恍忽夜梦三湘中。
鹧鸪声断江路远,青林雨暗春蒙蒙。

【注释】

  1. 吴真人:指唐代道士吴筠,他隐居于嵩山,号高阳子。京馆:指道教宫观。
  2. 砚池:指砚石的水池,比喻学问的源泉。花落:指花落砚台。丹水香:指墨色如丹。白日声琅琅:指白日朗照。
  3. 江南:指南方地区。潇洒:形容人的性格爽直、不拘束。新粉:指新涂抹的粉饰。素壁:指白色墙壁。秋霜:指白色的墙面像冬天的霜一样。
  4. 王郎:指晋代诗人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酒酣:指王羲之喝酒时醉意盎然。衫袖湿:指袖子沾上了酒。醉眼朦胧:指醉后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电光急:指闪电的光芒刺眼。
  5. 玄龙云重雨脚斜:指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玄龙:指黑云。云重:指浓重的云层。雨脚斜:指雨水从天空倾斜着落下。
  6. 白兔秋高月中泣:指白兔在秋天的夜空中哀泣。白兔:古代神话传说中月宫中的玉兔。秋高月中泣:指月亮在秋天的天空明亮地照耀,仿佛是月中的玉兔在哭泣。
  7. 倦游:形容疲倦了游历。借榻:借用别人床铺睡觉。日观东: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8. 恍忽:恍惚的样子。夜梦三湘中:指梦中进入湘江流域的地方,湘江在湖南一带,故称三湘。三湘:指传说中的三座大山,即衡山、华山和庐山。
  9. 鹧鸪声断江路远:指鹧鸪鸟叫声中断了江路,使道路变得遥远。鹧鸪:一种鸟类,叫声像“行行到水穷处”。
  10. 青林雨暗春蒙蒙:指青色的树林在下雨时显得阴暗,春天的气息也变得朦朦胧胧。青林:指绿色的树木。雨暗:指雨水使树木变得昏暗不明。春蒙蒙:指春天的气息变得朦朦胧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一位道士在道教宫观中欣赏自然美景,同时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岁月无情的感慨。
    首句“砚池花落丹水香”,以砚台为引子,引出了花香四溢的美景。这里的“花落”并非指花朵凋零,而是形容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接着,“步虚白日声琅琅”,描绘了道士在白日里行走时,听到仙乐回响的情景。这里“步虚”指的是道士修炼过程中的一种境界,通过修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琅琅”则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第三句“江南道士爱潇洒”,点明了道士的性格特点——潇洒不羁。这种性格使得他们在面对世俗纷扰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新粉素壁如秋霜”,描述了道士在白色墙壁上涂抹新粉的场景,仿佛给墙壁披上了一层秋霜般的外衣。这种描写既突出了白色墙壁的特点,又与前两句的景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第四句“王郎酒酣衫袖湿”,描绘了王羲之喝酒时的情景。这里的“王郎”指的是王羲之,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与本文无关。而“酒酣”则表明王羲之饮酒畅快淋漓,心情愉悦无比。“衫袖湿”则进一步描绘了他饮酒时的状态,仿佛衣袖都被酒精所染湿。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个性特点,还与上文中的道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五句“醉眼朦胧电光急”,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说明。在这里,“醉眼朦胧”形容王羲之喝酒后眼神迷离不清,而“电光急”则描绘了闪电的光芒刺眼而迅猛。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或变故。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动感和冲击力,还使读者感受到了王羲之饮酒时的豪放不羁。
    第六句“玄龙云重雨脚斜”,则是对前文景象的进一步深化。这里的“玄龙”象征着天空中的乌云,而“重”则意味着浓重的云层。“雨脚斜”则描绘了雨水从天空倾斜着落下的场景,给人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
    第七句“白兔秋高月中泣”,则是对前文中“月中泣”的进一步延伸。这里的“白兔”指的是神话传说中月宫中的玉兔,而“秋高”则形容秋天的天空明亮且空旷。“月中泣”则暗示着月亮在夜晚独自哭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和哀愁。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还引发了读者对于月亮和兔子之间情感联系的思考。
    第八句“倦游借榻日观东”,则是对前文中“倦游”的进一步展开。这里的“倦游”指的是疲倦了游历的生活,而“借榻”则是借用别人的床铺休息的意思。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暂时离开喧嚣的城市生活,寻找一片宁静之地的愿望。这里的“日观东”则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地方,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第九句“恍忽夜梦三湘中”,则是对前文中“梦”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恍忽”表示梦境中的迷茫和不确定,而“夜梦三湘中”则描绘了一个梦境中的场景——身处湘江流域的地方,那里有青山绿水、古树参天、鸟儿欢歌等美好景象。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第十句“鹧鸪声断江路远”,则是对上文中“鹧鸪”的进一步延伸。这里的“鹧鸪声断”表示鹧鸪的叫声突然中断了,仿佛有一种悲伤或失落的情绪笼罩在周围。而“江路远”则描绘了鹧鸪叫声中断后,江路上行人稀少、路途遥远的场景。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还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第十一句“青林雨暗春蒙蒙”,则是对前文中“青林”的进一步延伸。这里的“青林”指的是青翠的树林,而“雨暗”则描绘了树林在细雨中显得阴暗不明。“春蒙蒙”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虽然朦胧但依旧存在,仿佛被雨水所掩盖。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还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变幻无常世事的感慨。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