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
今朝有酒且共醉,明日一饮由天公。
红楼弟子年二十,饮酒食肉书不识。
嗟予识字事转多,家口相煎百忧集。
乃知聪明能误身,不如愚鲁全天真。
百年简宪曾何畏,一日礼法能杀人。
贤愚千载同一朽,我为君歌君拍手。
流芳遣兴不必论,且尽樽前一壶酒。
醉歌行
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
今朝有酒且共醉,明日一饮由天公。
红楼弟子年二十,饮酒食肉书不识。
嗟予识字事转多,家口相煎百忧集。
乃知聪明能误身,不如愚鲁全天真。
百年简宪曾何畏,一日礼法能杀人。
贤愚千载同一朽,我为君歌君拍手。
流芳遣兴不必论,且尽樽前一壶酒。
注释:
- 草生金谷:指汉代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一位名叫苏文的人,他曾经在金谷园中种下许多草。韩信曾饥饿得无法吃饭,后来得到了刘邦的重用,被封为淮阴侯。
- 古来:自古以来。3. 今朝:今天。
- 且共醉:暂且一同喝酒。5. 明日:第二天。
- 红楼弟子: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他们都是贵族子弟,却生活在一个没有权力和财富的“大观园”里,过着清苦的生活。
- 家口相煎: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8. 百年简宪:指古代的贤人。9. 礼法:封建社会的规范和法律。
- 贤愚:指聪明和愚蠢。11. 千载:千年。12. 遣兴:排遣心情。13. 流芳:美好的名声。14. 不必论:不需要讨论。15. 樽前:酒杯面前。16. 拍手:鼓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全诗通过对韩信、贾宝玉等人的命运和遭遇的描述,揭示了聪明才智与命运的关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抗拒。同时,诗人也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草生金谷韩信饿,古来不独诗人穷。”通过描绘韩信在金谷园中饿肚子的困境,暗示了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遭受过贫困和挫折的命运。这句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第二句“今朝有酒且共醉,明日一饮由天公。”则是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无奈中的乐观。诗人认为,既然无法改变现实的困境,那就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与朋友共饮美酒,度过美好时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超然。
第三句“红楼弟子年二十,饮酒食肉书不识。”则是对贾宝玉等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他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大观园”里,但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财富,反而过着清苦的生活,甚至连读书写字都不会。这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困境。
第四句“嗟予识字事转多,家口相煎百忧集。”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学有所成,但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反而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所困扰,感到忧虑重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五句“乃知聪明能误身,不如愚鲁全天真。”则是诗人对聪明才智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认为,虽然聪明才智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但过度依赖聪明才智却可能误了自己的前途,最终导致失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第六句“百年简宪曾何畏,一日礼法能杀人。”则是诗人对封建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批判和反思。诗人认为,这些规范和法律虽然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但它们却往往成为束缚人们自由和幸福的枷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封建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不满和批评。
第七句“贤愚千载同一朽,我为君歌君拍手。”则是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和感慨。他认为,无论是贤人还是愚人,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变得同样衰老和腐朽,这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八句“流芳遣兴不必论,且尽樽前一壶酒。”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解脱和鼓励。他认为,与其纠结于过去的荣誉和成就,不如享受当下的生活,尽情地品鉴美酒和欢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他通过对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批判,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他也通过饮酒赏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