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抱遗经死,斯人亦可哀。
传家一夔足,涉世万牛回。
白屋身空脱,青山手自开。
樵苏且莫近,玉树炯泉台。

【注释】

1.单漕贡君:指单子舟。范君,范元长(1041—1093),字无欲,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庆历五年(1045年)进士及第,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上书论事触怒仁宗,贬知随州。后复职,为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皇祐三年(1051年),任同知礼部贡举,次年改知制诰,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拜枢密副使。至嘉祐四年(105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文懿。有《范文正公集》。范君的诗作流传甚广,苏轼曾说:“我昔南迁时,得见范君诗。”

2.遗经:指范氏家族的家学。遗,遗留下来的;经,经籍,典籍。

3.斯人:这里是指范君。

4.夔足:传说舜的大臣伯益善于治理洪水,他治水有功,尧赐给他一块宝玉和一只大龟作为奖赏。伯益死后,人们把这块宝玉和一只大龟埋在一起,后人称它们为“宝鼎”与“神龟”,用它们来象征功高德厚的人。

5.涉世:经历世事。

6.白屋:贫苦人家的房屋。

7.手自开:自己亲手打开山门。这里比喻范君在世时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8.樵苏:柴草和米粮,泛指日常饮食。

9.玉树:比喻高贵的人物。

10.炯泉台:泉水清澈明亮。

【译文】

范君抱着他的家学而死去,这样的人也是值得哀叹的啊!

他的家族中只差一个像伯益那样的大功臣,他一生历经坎坷,就像万牛回头一样艰难。

贫贱之家,他空身而归,但青山绿水依然美丽,他的手亲自打开了山林的大门。

请你们不要砍柴割草靠近他,他如同那挺拔的玉树,泉水清澈,永远留在了泉台。

【赏析】

这是一篇挽词,是苏轼写给好友范仲淹的挽诗。全诗通过对范仲淹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品格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以及对他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竟抱遗经死”。意思是说,范君抱着自己的家学而死去。遗经,指家学、家传的典籍。范君生前勤于学问,博学多才,其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堪称一代楷模。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才华,更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一心为国家效力,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然而命运却对他的才华和理想充满了考验。

接下来两句“传家一夔足,涉世万牛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家族中只有一个像伯益那样的功臣,他一生历经坎坷,就像万牛回头一样艰难。范君的家族中只有伯益这样的英雄人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或放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白屋身空脱,青山手自开”。意思是说,贫贱之家,他空身而归,但青山绿水依然美丽,他的手亲自打开了山林的大门。范君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从不以此自卑或抱怨。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志和追求卓越的信念。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也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接下来的句子“樵苏且莫近,玉树炯泉台”。意思是说,请你们不要砍柴割草靠近他,他如同那挺拔的玉树,泉水清澈,永远留在了泉台。范君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伟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范君生前的事迹和品格,表达了我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道路。让我们一起努力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