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竹吾问君,班班为谁设。
一登君子堂,迥与凡界绝。
陂龙鳞故鲜,湘娥泪犹热。
既能露文章,匠手安得辍。
所怜无可娱,如伴枯禅灭。
千金散红裙,一镜垂白发。
定非夏侯衣,高堂挂秋月。
阆风舒先生客居棠溪袁仲素家见示竹帘诗戏作问答二首
剡竹吾问君,班班为谁设。
一登君子堂,迥与凡界绝。
陂龙鳞故鲜,湘娥泪犹热。
既能露文章,匠手安得辍。
所怜无可娱,如伴枯禅灭。
千金散红裙,一镜垂白发。
定非夏侯衣,高堂挂秋月。
注释:
- 剡(shàn)竹:一种竹子,产于浙江。
- 班班:形容竹叶排列整齐有序的样子。
- 君子堂:指高尚雅正之士的书房。
- 陂龙鳞:形容水潭中的鱼鳞如同龙的鳞片一样美丽。
- 湘娥:指传说中的娥皇、女英两位舜帝的妻子,她们的故事流传在湖南一带。
- 文:这里指才华。
- 匠手:指手艺高超的工匠。
- 夏侯衣:指汉初著名将领夏侯婴的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赞美竹子的美丽和文人墨客的才华,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剡竹吾问君,班班为谁设”,以问句形式开篇,既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关注,又引发了下文的讨论。接着第二句“一登君子堂,迥与凡界绝”,描绘了进入书房后,与世俗世界的隔绝,展现了书房的宁静和高雅。第三句“陂龙鳞故鲜,湘娥泪犹热”则进一步描绘了书房中的情景,比喻书房中的书籍如同龙鳞般珍贵,而湘娥的泪水依然滚烫。第四句“既能露文章,匠手安得辍”,表达了诗人对文人才华的赞赏,认为他们的才华就像工匠的手艺一样精湛。
最后两句“所怜无可娱,如伴枯禅灭”,则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孤独生活的感慨,认为他们只能陪伴着枯坐的禅者度过一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子和文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高雅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