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如画墙,远山如帚长。
我从云中来,回头白茫茫。
惜去乃尔觉,常时自相忘。
相忘岂不佳,遣此春怀伤。
飘洒从何来,衣巾径微凉。
初疑雨气集,冉冉游尘黄。
无归亦自可,信美非吾乡。
登舟望东云,犹向帆端翔。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是“赏析”。然后浏览全诗,了解大意,同时要注意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第一句中的“近山如画墙”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山的美景,第二句中的“远山如帚长”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山的宏伟,第三句中“我从云中来”一句,从动作角度描写了自己乘着云雾来到山上的情景;第四句中的“惜去乃尔觉”,从心理的角度描写了自己在欣赏美景时,对美景依依不舍的心情。第五句中的“常时自相忘”一句,从心理的角度描写了自己常常与美景相忘记的情感。第六句中的“相忘岂不佳”一句,从心理的角度描写了自己认为忘记美景才是最好的情感。第七句中的“无归亦自可”,从心理的角度描写了自己认为没有归处也是好的,第八句中的“信美非吾乡”一句,从心理的角度描写了自己认为这里很美,但不是自己的故乡的情感。第九句中的“登舟望东云”一句,是从动作的角度描写了登上船只后望着东方的云彩,第十句中的“犹向帆端翔”一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帆船在云朵上飞翔的情景。最后两句中的“飘洒”一词,既写出了云朵随风飘洒的样子,也写出了云朵的轻盈飘逸之态。

【答案】

译文:

我登上小舟,遥望着远方高耸入云的紫岩峰(它)像一把巨大的扇子。近处的山峦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远处的山峦又像一根长而粗的扫帚。我乘着白云从山中飘然而至。当回头再看时,一片白茫茫的雾海使我几乎看不见自己的身影了。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山水,登舟远望,陶醉于大自然之中。首联写诗人登山所见的景色。近山似画,远山如帚,用夸张的手法把山峰写得更加神奇美丽。中间两联抒发诗人游山观景时的感慨之情。诗人在欣赏山中美景时,不禁产生依依不舍之情。因为留恋这山中美景,所以才会“相忘”而忘了归途;因为思念这山中美景,所以才会“相忘”而又觉得“佳”;因为思念这山中美景,所以才会“无归”而又觉得“自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态。最后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写出了诗人在欣赏山中美景时,因舍不得离开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