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儒生习未除,残膏分得燎原馀。
一枝冷焰摇清夜,要读生前未了书。

【注释】

鬼灯:鬼火,即磷火。

檠花:烛台上的花。

未除:尚未除去。

残膏:指残留在笔尖的墨汁。

燎原余:比喻燃烧得正旺盛。

一枝:指一支蜡烛。

冷焰:指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微弱的火光。

摇清夜:惊动了清冷的夜晚。

生前:指读书人。

【赏析】

《鬼灯檠花》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该诗描绘了书房中一盏明灭不定的油灯下,一个读书人正在勤奋攻读的情景。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老死儒生习未除,残膏分得燎原余。”这两句诗描述了读书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中度过,虽然已经老去,但对于知识的渴望并未停止。他的笔尖上还残留着未用完的墨水,仿佛是火焰在燃烧。这里的“残膏”指的是残留在笔尖上的墨汁,而“燎原余”则形容火焰燃烧得旺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人的敬佩之情,他们为了追求知识,不惜付出努力和牺牲。

“一枝冷焰摇清夜,要读生前未了书。”这两句诗描绘了书房中一盏明灭不定的油灯下,一个读书人正在勤奋攻读的情景。他手中的笔杆微微晃动,仿佛在跳动着生命的火焰。他要读的是生前未曾完成的书卷,这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油灯下的读书人形象,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热情。

整首诗以油灯为引子,通过描绘读书人的形象和动作,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读书人的一种敬意和赞美,他们为了追求知识,不惜付出努力和牺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