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既罢事已矣,偃月堂深祸更深。
纵把霓裳都拂去,未应边马不骎骎。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共两首,一首为七绝,另一首为七律。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注释并附上赏析:

  1. 首句注释及赏析
  • “九龄既罢事已矣”:这里的“九龄”指的是唐玄宗的另一位名字,而“既罢事已矣”表达了作者对于唐玄宗处理政事的无奈和失望。
  • “偃月堂深祸更深”:通过“偃月堂”这一意象,传达了杨贵妃与安史之乱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她对国家造成的深远影响。
  1. 第二句注释及赏析
  • “纵把霓裳都拂去”:这里的“霓裳”指的是杨贵妃擅长的舞蹈服饰,而“拂去”则意味着杨贵妃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 “未应边马不骎骎”:通过对比杨贵妃的命运和边关的战马,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忧虑。
  1. 第三句注释及赏析
  • “海外徒闻更九州”:这里的“海外”可能是指遥远的传说或虚构的地方,用来比喻唐玄宗的统治范围。
  • “他生未卜此生休”: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遗憾,暗示如果有机会重来,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1. 第四句注释及赏析
  • “空闻虎旅传宵柝”:描述了唐玄宗在逃难时的困境,以及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 “无复鸡人报晓筹”:通过“鸡人”和“晓筹”这两个细节,描绘了宫廷中的日常生活,以及战争对这种生活的破坏。
  1. 第五句注释及赏析
  • “此日六军同驻马”:这句诗反映了唐玄宗在马嵬坡被逼自杀的场景,以及当时紧张的氛围。
  • “当时七夕笑牵牛”:通过比较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与牵牛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爱情悲剧的讽刺。
  1. 第六句注释及赏析
  • “如何四纪为天子”:表达了对唐玄宗作为皇帝的不满和批评,认为他的作为辜负了人民对他的期望。
  • “不及卢家有莫愁”:通过对比,表明即使像卢家这样的家族拥有财富和地位,也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
  1. 第七句注释及赏析
  • “冀马燕犀动地来”:这里的“冀马”和“燕犀”分别指的是传说中的骏马和宝剑,用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和权力。
  • “自埋红粉自成灰”:表达了杨贵妃的结局,即她在权势的压迫下最终走向灭亡。

李商隐的《马嵬》不仅是一首悼亡诗,也是一首深刻的政治寓言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权谋斗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