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尝读子虚赋,爱其胸中云梦,淮湘鄂越历历生风雨。
我思古人何悠悠,遂欲大放心颜,挥斥八极鞭九州。
谁其捉我坐屋底,壮心不死庸有几。
玉泉一觌凡五年,风水咫尺如千里。
孙刘爱厚有嘉招,温诗历落亦奇士。
郜侯俊秀甫远来,骐骥不惭驽与齿。
借驴肩酒穿村行,云烟草树来寻盟。
初盘山腰探龙窟,空明鸿洞玻瓈青。
买鱼酾酒放船入,鳌头掀舞蛟人泣。
鼓楫敲舷凌浩荡,嵓崖倒影屏风湿。
君能为我倾倒双白瓶,我欲为君𢬵醉一吸复一吸。
沉竿续蔓不可测,黑绿阴深五千尺。
杳然心悸身生芒,泊岸为著灵运屐。
攀缘古柏上层巅,细路蜿蜒绕䲔脊。
万古风从鸟道来,夕阳天影凝空碧。
解衣小憩足力生,西南更觅丹丘迹。
人生天地逆旅间,贵无等伦惟有闲。
功名既不麒麟阁,箕颖自合相追攀。
【注释】
少时尝读子虚赋,爱其胸中云梦:年少时期曾经阅读过《子虚赋》这部作品。子虚是楚人,作辞多夸张之辞。爱其胸中云梦,淮湘鄂越历历生风雨:喜欢那胸中的奇思妙想,像淮河、湘水、鄂州、越地一样充满了风云变幻、变化无穷的景象。
我思古人何悠悠,遂欲大放心颜,挥斥八极鞭九州:我想那些古代的人们,他们是多么的逍遥自在,于是我决心要抛开心中的烦恼,放声高歌,让豪情壮志驱散万里。
谁其捉我坐屋底:是谁把我捉到屋底下来。谁其:谁在捉弄我。坐屋底:被捉到屋底下来。
壮心不死庸有几:壮志未酬的情怀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呢?壮心:远大的抱负。
玉泉一觌凡五年,风水咫尺如千里:玉泉(指庐山)我一次见到它已经五年了,虽然相距很近,但仍然感觉仿佛隔得很远很远。
孙刘爱厚有嘉招,温诗历落亦奇士:孙权和刘备对诸葛亮十分器重,称赞他为“嘉招”;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孙、刘:指孙权和刘备。爱厚:器重。嘉招:高明的举措。温诗:温文尔雅。历落:风度翩翩。
郜侯俊秀甫远来,骐骥不惭驽与齿:高阳氏的后代郜国君主才貌出众,远道而来;即使像伯乐那样见识的人也不会耻笑那些驽钝无能的人。郜侯:指高阳氏后代的郜国君主刘向(字子臧)。俊秀:才貌出众。甫:通“父”,刚才。
借驴肩酒穿村行,云烟草树来寻盟:于是骑着驴,带着美酒,穿过村庄去寻觅那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初盘山腰探龙窟,空明鸿洞玻瓈青:最初在山腰盘绕着山峰探寻龙的洞穴,洞口明亮如玻璃般晶莹剔透。
买鱼酾酒放船入,鳌头掀舞蛟人泣:买了些鱼和酒,将船划进去,只见一只巨大的海龟在水中翻腾跳跃,使人不禁为之哭泣。鳌头:神话传说中的巨龟。
鼓楫敲舷凌浩荡,嵓崖倒影屏风湿:用船桨击打着船身,乘风破浪直向前,只见山崖上倒映着波涛汹涌的景色,就像屏风上挂着的潮湿的水草。嵓崖:高峻险峭的山崖。
君能为我倾倒双白瓶,我欲为君𢬵醉一吸复一吸:您能为我倒上两杯酒吗?我要为您喝个痛快!𢬵:把酒倒入口中的动作。
沉竿续蔓不可测,黑绿阴深五千尺:垂下的钓竿和长长的钓丝都看不见了。黑绿色的竹荫浓密地覆盖着整个山谷,足有五千尺长。
杳然心悸身生芒,泊岸为著灵运屐:心中茫然若失,感到一阵悸动。忽然间身体生出芒刺,只好停下船来换上王羲之的鞋子。
攀缘古柏上层巅,细路蜿蜒绕䲔脊:沿着古树攀援而上,来到了山顶,只见山路曲折盘旋,绕着山脊延伸。
万古风从鸟道来,夕阳天影凝空碧:千百年来只有这一条飞鸟才能越过的道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空的影子凝聚成一片碧蓝。
解衣小憩足力生,西南更觅丹丘迹:脱下衣服休息一下,感觉身体轻松多了;于是向西南方去寻找陶渊明留下的遗迹。丹丘:指陶渊明。《史记·留侯世家》:“余闻丰、沛之间,有一老父,独居大泽之中,学道,无所营求。……其后子孙修之,遂为五城。”
人生天地逆旅间,贵无等伦惟有闲:人生在世如同在天地之间旅行一般短暂;唯有闲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功名既不麒麟阁,箕颖自合相追攀:如果功名不能达到如麒麟阁那样的显赫程度,那么我就与孔颖达一起努力追求吧!箕颖:指孔颖达、董仲舒。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庐山之后。庐山位于江西北部,东经115.3°,北纬29.6°,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峰峦连绵,云雾缭绕,瀑布奔腾,溪涧潺潺,风景秀丽。诗人游览庐山时,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写下了这首《游玉泉》。
首联“少时尝读子虚赋,爱其胸中云梦,淮湘鄂越历历生风雨”。诗人回忆年少时曾读过《战国策》中的《子虚赋》,喜爱其中描绘的壮丽奇景,如“淮海之间,平原广泽,云梦无垠”之类的描写。他想象自己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翱翔,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颔联“我思古人何悠悠,遂欲大放心颜,挥斥八极鞭九州”。诗人思考着古代的英雄豪杰们是如何潇洒自如地面对生活和事业的挑战的,而自己却常常感到心烦意乱。因此,他想要以豪迈的胸怀去驱散心中的烦恼。
颈联“谁其捉我坐屋底,壮心不死庸有几”。诗人突然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抓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感到有些惊恐和不安。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是坚定地说:“壮志未酬的情怀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呢?”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朋友的信任之情。
尾联“玉泉一觌凡五年,风水咫尺如千里”。诗人终于回到了玉泉这个地方,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这里的山水景色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风景之中。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古代英雄豪杰的赞美,展现了作者豪迈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