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政在玉山南,竹色梧阴积翠岚。
秀结紫芝云作盖,光生珠树玉如蓝。
每劳飞鸟花间使,时有翔鸾月下骖。
客至酒尊聊剧饮,僧来麈尾听清谈。
行杯长待纤歌发,分韵还将险字探。
佛印固知元九九,文殊何必说三三。
莫忘石上三生约,且尽山中十日酣。
当槛荷开香屡度,隔床花落雨同毵。
鹿门何处真成隐,鸡舌他年自可含。
送别江亭折杨柳,西风应愧雪盈簪。

【注释】至正十年秋七月十三日(1327年9月8日),文高先生从姑苏泛舟,携酒肴过玉山会饮芝云堂上座客于匡山琦龙门。相与谈诗,亹亹不绝。酒半,龙门分蓝田。日暖玉生烟,为韵余探得蓝字。坐无长幼能诗者咸赋焉。

【译文】

至正十年的秋天,七月十五日那天开始写。文高先生自姑苏泛船而行,他带着美酒和美味佳肴,经过玉山,与芝云堂的上座客们一起在匡山琦龙门相与谈诗。他们畅所欲言,谈论诗词,兴致勃勃,没有止境。到了酒喝到一半的时候,龙门分着蓝田的美酒。太阳温暖如初升的朝阳,使得玉山生出了烟雾。我用“蓝”字作为韵脚,于是在座的人就没有长幼之分,都能写出诗词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玉山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游览玉山时的所见所闻。

首联两句写景。首句写玉山的美景。次句写玉山的幽深。“紫芝”、“珠树”,都是仙家之物,这里用来比喻玉山的秀美,而“光生”,则形容日光映照在山巅,犹如明珠般晶莹剔透,又如碧水般波光粼粼。此联既写了玉山的美景,也表现了作者对玉山的赞美之情。

颔联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这两句是写与友人聚会饮酒作诗的场景。诗人用飞鸟、飞翔的大鸾等物,来比喻友人的才情横溢。而“时有翔鸾”“客至酒尊”则是说,有时大鸾翩翩起舞,有时又有客人来到酒席,大家举杯畅饮,谈笑风生。“僧来麈尾听清谈。”则是说,有时和尚来了,手里拿着拂尘,倾听他们的清谈。

颈联两句写宴席结束,送别友人。这两句是说,在宴会结束时,我们大家一起喝酒助兴,唱着歌儿告别,分手后各自回家。

尾联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玉山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是说,虽然我们分别了,但不要忘了我们在玉山结下的友谊。我们要像石上的三生约一样,要像十日的酣饮一样,要像雪盈簪一样,不要忘记我们的友情。

全诗语言优美、含蓄、典雅、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自然景物和人情事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