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委蛇道,风雨化清淑。
滨纷从何来,偃蹇灵姣服。
采芳孰同心,可近不可俗。
举觞对兹花,沅湘浩然绿。
陶陶醉为醒,亹亹众所独。
岁晏深相期,种德如种玉。
赋兰分韵得服字
至人委蛇道,风雨化清淑。
滨纷从何来?偃蹇灵姣服。
采芳孰同心?可近不可俗。
举觞对兹花,沅湘浩然绿。
陶陶醉为醒,亹亹众所独。
岁晏深相期,种德如种玉。
【注释】
- 至人:指道德高超的人。
- 委蛇道: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的样子。
- 风雨化清淑:风雨能净化清新的德行。
- 滨纷:纷乱的样子。
- 偃蹇:形容姿态优美、端庄。
- 灵姣服:指穿着美丽的衣服。
- 采芳:采摘花朵。
- 孰(shú)同心:谁和谁志同道合。
- 可近不可俗:可以接近但不庸俗。
- 举觞:举起酒杯。
- 沅湘:指沅水和湘水的交汇之地。
- 浩然:形容气势浩大。
- 陶陶醉为醒:陶渊明曾醉酒后醒来。
-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 相期:相互期待。
- 岁晏:年老。
- 种德:种植德行。
- 种玉:比喻栽培人才。
【赏析】
此诗以兰花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兰花的美丽与高尚品质。全诗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德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首联“至人委蛇道,风雨化清淑”描述了至人的品行如同曲折蜿蜒的道路一样,能够经受风雨的考验而保持纯洁美好。这既是对兰花品质的赞美,也是对至人品德的颂扬。
颔联“滨纷从何来?偃蹇灵姣服”描绘了兰花的形态优美,犹如穿着美丽衣裳的佳人。这句诗既赞美了兰花的美丽,又暗含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颈联“采芳孰同心?可近不可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品质的理解。他认为兰花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其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珍惜。这既是一种品格要求,也是对读者的期望。
在尾联“举觞对兹花,沅湘浩然绿”中,诗人将饮酒与赏花相结合,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他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沅湘浩然绿”也象征着兰花的高洁品质,如同沅江、湘江那样浩渺而深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格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歌,它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