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策忘远近,看云孤野夕。
履石冰涧喧,缘冈松林黑。
纷纷车轮后,宛宛崎岖迹。
矫身一延伫,金彩罅西魄。
遐思动盈抱,百年会有息。
人生信少娱,道心常自得。
山中樵者归,舍南炊烟直。
焉知同岁暮,亦有还乡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南墅散步时所见的美景和所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散策忘远近,看云孤野夕。
    译文:我散着步子,忘记了远近的距离,抬头看到天空中孤零零的云朵。
    注释:散策,漫步行走。忘远近表示忘记了距离感。野夕,指傍晚时分。云孤,指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奇特、孤单。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作者散步时所看到的景色,通过“散策”这个动作表现出了作者的悠闲自在,而“忘远近”则表现了他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与享受。

  2. 履石冰涧喧,缘冈松林黑。
    译文:走在石头上,听到冰涧中的水声,顺着山冈走去,看到松树林中黑色的树木。
    注释:履石,踩在石头上。冰涧,指山涧里的溪水因为寒冷而结冰。喧,声音嘈杂。缘冈,顺着山冈走的意思。松林,指的是山间生长的松树。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自然风光。作者通过“履石”这个动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享受,而“冰涧喧”和“松林黑”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深邃。

  3. 纷纷车轮后,宛宛崎岖迹。
    译文:车马络绎不绝地从后面经过,留下弯曲曲折的足迹。
    注释:纷纷,形容车马众多的样子。车轮后,指的是车马行驶过后留下的轨迹。宛宛,曲折蜿蜒的样子。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作者对于车马喧嚣的反感和对于自然景象的喜爱。作者通过对车轮后的“崎岖迹”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4. 矫身一延伫,金彩罅西魄。
    译文:我弯下身子站立片刻,欣赏那金色的光芒穿透西边的天空。
    注释:矫身,弯曲身体,这里形容作者站在高处向下看的姿势。一延伫,停留一会儿的意思。金彩,指太阳的光辉。罅,缝隙。西魄,指西方的天空,也指夕阳。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作者站立姿势和目光方向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欣赏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5. 遐思动盈抱,百年会有息。
    译文:心中的想法如同拥抱一般,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注释:遐思,远大的思考或想象。动盈抱,形容思绪澎湃,像要拥抱整个宇宙一样。百年,指人的一生。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遐思动盈抱”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传达了他对生命深度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6. 人生信少娱,道心常自得。
    译文:人生真正的乐趣不多,但追求道义的心却常常得到满足。
    注释:信少娱,指真正的乐趣不多。道心,指遵循天道、追求真理的内心。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对心灵自由的追寻。通过对比“信少娱”和“道心常自得”,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观念。

  7. 山中樵者归,舍南炊烟直。
    译文:山中的樵夫归来,舍南边的烟囱冒出直直的炊烟。
    注释:樵者,指打柴的人。舍南,指房屋的南面。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中樵夫归家的情景和家中炊烟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它不仅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8. 焉知同岁暮,亦有还乡客。
    译文:谁知道到了晚年,也有像他一样回到故土的人呢?
    注释:焉知,怎么知晓,这里用作反问的语气。同岁暮,指到了人生的晚年时期。亦,也;有,存在。
    赏析:最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岁月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同岁暮”和“还乡客”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归乡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也包含了对生命历程的感慨。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南墅散步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人生和道义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美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