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弥前庭,自是山中英。
昔年徵吉梦,今日寄幽情。
千里何当遥,晼晚如石贞。
毋为童子佩,药蔓取周名。
援毫思楚南,嶷嶷被秋荣。
长歌植德诗,采采一襟盈。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由朱自斋画石邓觉非作兰朱寄其子叔过吕蒙斋赋诗索和组成,每句均为五个字,共五句。下面将逐句解释,并附上关键词的注释以及整体赏析。

  1. 诗句与译文:
  • “滋兰弥前庭”:在庭院之前种植兰花。
  • “自是山中英”:自然是山中的英杰。
  • “昔年徵吉梦,今日寄幽情”:以前曾经得到吉祥的梦,现在寄托着深远的情感。
  • “千里何当遥,晼晚如石贞”:即使相隔千里也仿佛近在眼前,岁月虽晚但像石头一样坚固不移。
  • “毋为童子佩,药蔓取周名”:不要像小孩那样佩戴饰品,避免因小失大而获得不好的名声。
  • “援毫思楚南,嶷嶷被秋荣”:挥笔思考楚国南部的情况,茂盛的秋天里显得格外光彩。
  • “长歌植德诗,采采一襟盈”:唱出赞美德行的歌曲,心中充满各种美好的想法。
  1. 注释与赏析:
  • “滋兰”:种植兰花,象征培育美德或才华;“弥”:覆盖、延伸,此处形容兰花的香气四溢,延及整个庭院。
  • “自是山中英”:指的是某人如同山中的精英,有非凡的才能和品德。
  • “昔年徵吉梦,今日寄幽情”:指过去曾经有过吉祥的梦境,现在则寄托了深藏的情感或抱负。
  • “千里何当遥,晼晚如石贞”:虽然距离遥远,但时间已经足够让人变得稳重如石(比喻经历时间的洗礼)。
  • “毋为童子佩”:不要像小孩子那样佩戴饰品,可能暗示年轻时不应过于追求外表装饰,要注重内在修养。
  • “药蔓取周名”:比喻不要因为小事而失去重要的东西,即小节可以忽略但不可忽视大义。
  • “援毫思楚南”:使用毛笔思考起于楚国南部的历史或故事;“嶷嶷被秋荣”:形容茂盛的树木秋季时分仍然繁盛。
  • “长歌植德诗,采采一襟盈”:唱歌赞美德行,内心充满了美好的想法。

此诗以兰花的生长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的看法。同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内在的修为,而非外在的表象。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中华文化中关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发展的经典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