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中山中来,手持中山记。
我吟山中诗,石砺攻玉粹。
先正司马公,常念一中字。
当时伊川程,初不以为是。
人生所谓命,受之于天地。
未有字义前,此念何所寄。
日用而不知,礼乐本孝弟。
圣贤岂异人,众以华嵩企。
舜中学既优,具见诸行事。
立剖是与非,敢问何所自。
于焉道无陂,政尔心得位。
知能执两端,功在进一篑。
堂堂大丈夫,万物皆我备。
乃今为中山,转欲生疏义。
寂然不动时,更不容拟议。
中山为舜中赋
舜山中来,手持中山记。
我吟山中诗,石砺攻玉粹。
先正司马公,常念一中字。
当时伊川程,初不以为是。
人生所谓命,受之于天地。
未有字义前,此念何所寄。
日用而不知,礼乐本孝弟。
圣贤岂异人,众以华嵩企。
舜中学既优,具见诸行事。
立剖是与非,敢问何所自。
于焉道无陂,政尔心得位。
知能执两端,功在进一篑。
堂堂大丈夫,万物皆我备。
乃今为中山,转欲生疏义。
寂然不动时,更不容拟议。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舜帝曾在中山地区生活过,他手持着中山地区的记载。
我吟诵了中山地区的诗歌,用石头磨砺去追求玉石的精华。
先正司马公常常思念着一个字——“一”,当时伊川程初不相信这个“一”是正确的。
人生所谓的命运,是受到天地的恩赐。
在没有文字和意义之前,这种信念如何寄托呢?
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使用,礼仪和音乐本来是孝悌的根本。
圣贤与普通人并无差异,人们常常以高山和嵩山作为榜样。
舜帝在中山地区的学习和生活很优秀,这些都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
面对是非问题能够明辨是非,请问这从何处来?
在这个时候大道是没有偏颇的,因此政治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地位。
知识可以掌握事物的两个方面,功效就在于推进那一点点的进步。
伟大的丈夫应该具备万物都拥有的能力,现在却对中山地区的学问变得陌生。
在寂静不动的时候,更加不允许别人去推测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