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
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
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
注释:
- 雪下得很深,屋前的柴草都被雪覆盖了,人们也无心去拔除葛藤。
- 在立雪堂前,因为积雪太厚,人们的身影显得模糊不清,仿佛看不到任何人。
- 周围的山林被新长的嫩竹和竹子包围着,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诗人从椅子上起身,手里拿着一根七尺长的藤条,穿过树林,像是在巡视一座座房屋一样。
素壁光摇眼倍明,隔帘风树弄新晴。树根蛙鼓鸣残雨,恍忽南山水乐声。
注释:
- 明亮的墙壁在微风中摇摆,使得眼睛感到格外明亮。
- 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外面有风吹过树叶,带来了新的晴朗天气。
- 树上的蛙声伴随着最后一滴雨落下的声音,让人想起了南山的水声。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钵船归粟有馀。
注释:
- 一位修行者肩扛着水桶,灌溉着菜园中的蔬菜。
- 他乘坐着一只装有食物的钵子,从船上回来,带回了很多稻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去来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乡村景象,通过“日暮乡关何处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好奇。而“烟波江上去来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漂泊不定,难以寻找归宿的感受。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师子林即景六首》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古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元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