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赏析】
此诗当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至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间。诗人与悦希云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分别,有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悦希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首句写诗人与悦希云难分难舍之状。“欲别不别”,说明双方依依不舍,难以割断情丝;“重相携”则表明彼此不忍分离。“别思”指离别时的心情,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已逐寒云飞”形容其心情之急、之快,如寒云般迅速飘散。这两句写诗人与悦希云难舍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悦希云的深深眷恋。
“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次句写诗人送别悦希云,心中无限惆怅。“飞云一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悦希云的告别情景,“不可得”则表达了诗人对悦希云无法再次相见的惋惜。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飞云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不舍之情。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第三句写诗人回头望吴山的情景。这里的“吴山”可能指的是苏州的虎丘山或其他类似的名胜古迹。诗人回头看着吴山,满眼都是青山翠绿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回望吴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末句写诗人自己送别悦希云的情景。诗人站在那里,直到夕阳西下,风烟四起,但仍未舍得回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悦希云的深切关怀和牵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全诗通过对送别、思念、回顾等情景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悦希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飞云”、“斜晖”、“青山”、“风烟”等意象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