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别我向何处,岁晏扁舟泛若邪。
万壑千岩风雪后,杖藜随处看梅花。

【注释】

①庭游:游览。②兴祖:指东晋王羲之。③若邪(yuēyé):地名,在会稽(今浙江绍兴)。④万壑千岩:形容山势高峻,有许多纵横的山谷和岩石。风雪后:风雪过后,山色更加清丽。⑤杖藜(lí):拄着木棍步行。藜,即藜杖。

译文:

你与我分别后,去向何方?岁末泛舟于若邪江上。

群山万壑中风雪过后,随处可看到梅花盛开。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友人离别后的去向;三、四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自然景色,渲染出一片离情别绪的气氛。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却有韵味,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如见其人。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岁晏”,也就是年终岁末之际,所以诗人送别故人。“岁晏”二字既交代了时间,也暗示了季节。此时正值寒冬将尽,春意渐浓之时,正是出游的好时光。然而友人即将远行,诗人不禁心生感慨:他究竟要到何处去呢?

颔联描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岁晏”之后,天气转寒,江上泛舟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选择。“泛若邪”指的是泛舟于若邪江上。若邪江位于会稽山南麓。《水经注》载:“若邪水北得若邪溪口,东南径若邪城,故名若邪水。”《太平寰宇记》卷一〇五:“若邪县……在会稽山南,故亦曰若邪。”可见若邪江是一条清澈秀丽的河流,两岸风景宜人。

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场景。“万壑千岩”,意思是群山万壑之间,岩石千重,这里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的雄伟险峻,以及山间的幽深静谧。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友人相约同行,一同欣赏那风雪过后的万壑千岩中的梅花之美。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他们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风光,也有花鸟虫鱼,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