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
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
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
惯闻地与潮声转,时见龙将雨气嘘。
槎路不通星是客,桑田频改日愁予。
螺舟莫厌过从数,我亦羁穷欲著书。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杨循吉,他以诗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有一股清新的风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细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
    兵乱之后,江边的简陋茅屋已经没有了,就像隋朝初期那样,朝廷里没有像魏征那样的谏官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时期的感慨和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

  2. 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
    作者的岳父曾经在河间的洲岛上居住过,现在他在松江的海边重新建造了家园。这里的“河间”是指河北的河间郡,而“泖上”则是指松江边上的岛屿。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新生活的喜爱。

  3. 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
    翏渎山横亘在战场上,松江的水靠近可以煮羹鱼的地方。这里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和平生活的向往。

  4. 惯闻地与潮声转,时见龙将雨气嘘。
    常常听到大地随着潮水的涨落而变化,时不时可以看到龙在雨中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对生活中变化的敏感和感悟。

  5. 槎路不通星是客,桑田频改日愁予。
    槎(cuā)船的路不能通行,只能像星星一样作为客人在海上漂泊;桑田频繁改变,让我每天都感到忧虑。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

  6. 螺舟莫厌过从数,我亦羁穷欲著书。
    不要讨厌我和你一起度过这么多次的旅行,我也因为贫穷而想写下自己的书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家乡、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受和思考。他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