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何事及宵征,人马萧萧夜向明。
历块风前微有影,衔枚月底寂无声。
一身转战三千里,数骑看为百万兵。
待得烧灯佳节过,烽烟永息贺升平。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清时何事及宵征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在太平时期的军事行动的疑问或感慨。”清时”指的是和平时期,而”宵征”则指夜间的军事行动,通常用于表达对这种不必要战争的疑惑。

译文

在和平时代为什么要进行夜间的征战呢?

  1. 人马萧萧夜向明 - “萧萧”形容声音或风声,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军队行进的声音,而”夜向明”则表明是在夜晚行军,但方向是朝天亮的方向前进。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尽管是在晚上行军,军队的行进声却清晰可辨,甚至能够传到天亮。

译文

人马的声响在夜色中清晰可闻,朝着天亮的方向前行。

  1. 历块风前微有影 - “历块”在这里可能是指风吹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或痕迹。”微有影”表示虽然只有细微的迹象,但足以引起注意。这反映了诗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敏锐的洞察力。

译文

风吹过后,留下了一些踪迹,虽然不多但却引人注目。

  1. 衔枚月底寂无声 - “衔枚”是一种古代行军时为了防止喧哗和泄露信息而采用的措施。”寂无声”则强调了即使在月黑风高的情况下,行军依然保持沉默。这两句描绘了行军时的静谧和纪律性。

译文

尽管是月黑之夜,士兵们还是严格遵守命令,保持绝对的安静。

  1. 一身转战三千里 - “一身转战三千里”意味着一个人独自承担了三千里地的征战任务,这可能暗示了这位将领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同时,这也反映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即士兵需要单独面对艰苦的环境。

译文

他一人肩负三千里地的征战重任,展现了其英勇与牺牲。

  1. 数骑看为百万兵 - “数骑”指的是少数的士兵,而”百千万兵”则代表了大量的兵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战场上士兵的数量与实际战斗能力的悬殊差距。

译文

即使只是少数士兵,也足以对抗大量的敌人,显示了军队的实力。

  1. 待得烧灯佳节过,烽烟永息贺升平 - “烧灯佳节”通常是指在农历新年期间放烟花以示庆祝。”烽烟永息”则意味着战争结束,不再有烽火连天。”贺升平”则是表达庆祝和平的吉祥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国家重归和平的喜悦之情。

译文

直到元宵节到来,我们才能享受和平的日子,感谢战争带来的安宁。

结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通过对比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差异,诗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作为战士的骄傲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