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此时期,春雷萌动,唤醒冬眠的昆虫,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开始。

惊蛰时节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桃花、仓庚(即黄鹂)等植物开始绽放,生机盎然的春意渐浓。这个时期也是农民开始农作的重要时节。

“一侯桃始华”:表示惊蛰开始的时候,桃花开始盛开。桃花在此时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桃花美丽娇艳,如同少女般羞涩。

“仓庚鸣”,仓庚是一种鸟,鸣叫的声音清脆悦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繁荣。仓庚的鸣叫是大自然对季节变换的反应,也预示着农业生产的繁忙和丰收。

“鹰化为鸠”,古人认为鸷鸟如鹰会在此时感到生命的变化,从而转化为布谷鸟。这是一种象征,意味着生命力的转化和再生。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和更替。

“化者,反归旧形之谓”:这句话表明了自然现象的变化,如鹰化为鸠,是一种回归和转变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种的更替,也是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盛开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同时也预示着农民开始忙碌的农事活动。桃花的盛开为春天增添了一抹色彩,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个候,包括:“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这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惊蛰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从“桃始华”到“鹰化为鸠”,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也反映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诗句赏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之诗歌解析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
  • 惊蛰二月节,春雷始鸣。
    桃始华,仓庚鸣。
    鹰化为鸠。
  1. 诗歌内容
  • 描述惊蛰时节的自然现象和变化
  • 描绘春季生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状态
  • 展示春天阳气上升、气温回暖的景象
  1. 关键词分析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春季到来的信号
  • “二月节”、“春雷始鸣”:体现惊蛰节气的特殊性和象征意义
  • “桃始华”、“仓庚鸣”:具体描绘桃花盛开与黄鹂叫声
  • “鹰化为鸠”:反映自然生态变化,体现季节更替
  1. 诗意解读
  • 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声音等元素,展现自然界的活力和美丽
  • 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之情
  1. 文化内涵
  •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侯,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1. 赏析示例
  • 以“桃始华”为例,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 结合诗句中的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探讨它们对春天的感知和反应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古诗文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古典文化资源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文化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