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明
虹始见。
虹,虹霓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
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注释】
- 月令七十二候:古代对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总结和描述。
- 集解:这是古人在整理古籍时的一种方式,将书中的重要内容或注释集中起来,以便读者查阅。
- 七十二候:指一年中的七个月份,每个月份有二十四天,共七十二天,这就是所谓的“七十二候”。
- 虹始见:这是古人对彩虹出现的描述,意思是彩虹开始出现了。
- 虹:彩虹,是一种自然景观。
- 虹霓:彩虹的别称。
- 螮蝀:一种神话中的神兽,形状像龙却比龙小,有翅膀但没有尾巴。
- 俗读去声:这是古人对读音的一种分类方法,把不同的读音分为不同的类别,称为“去声”、“上声”等。
- 云薄漏日:这是古人对云层遮挡阳光的解释。
- 日照雨滴:阳光照射到雨水上,使雨水蒸发成水蒸气,形成彩虹。
- 虹生焉:彩虹生成的地方。
- 今以水噀日:现在用水喷在太阳上,使阳光透过水滴产生彩虹。
- 自剑视之:用剑对准太阳观察。
- 晕为虹:用剑对准太阳观察后,可以看到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 朱子:朱熹,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的注解对后世影响很大。
- 阴气:这里指天气变化时的阴暗部分。
- 阳气:这里指天气变化时的明亮部分。
- 阴阳淫气:阴阳之间的不和谐之气,指天气变化无常。
- 螮蝀状:形容彩虹的样子。
- 螮蝀: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状像龙但比龙小。
- 借名:用其他事物的名字来称呼它,这是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作品,通过描绘彩虹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感慨。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知识,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