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蛩【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诗句“小暑六月节”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 诗·小暑六月节》,其译文如下:
这首诗描述了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小暑的来临,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们在这个季节中的活动状态。诗中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了温风至,即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这种描述体现了小暑时节的特点,即气候逐渐变热。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众生物的反应,包括蟋蟀开始藏身于墙角以避暑热,以及鹰开始在空中练习飞翔的技能。这些都是小暑期间典型的生物行为变化。
诗中还提到了人们在小暑时节的活动状态。例如,有的人会去观赏开放的石竹花,而有些人则选择在庭院中避暑。这些细节反映了人们在炎热夏日中的各种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习俗。
《咏廿四气 诗·小暑六月节》不仅记录了小暑这一节气的自然特征,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还可以深入感受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