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
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
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
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
【注释】
三叹丞哉不负余:指我三番再四的称道你。挽熊县丞:即李挽,字公度,号东阳,唐末五代时人。
阶庭兰玉又森如:指他家中世代为官,家世显赫。阶庭:庭院。
乡邻称道有是子:乡邻们都称赞你是好子孙。是子:好的子孙。这里指好的儿子。
祖父相传只此书:祖父传下的书只有这一本。这里指《论语》。
勇上璧流逼霄汉:指李挽的志向高远如同天上的玉璧,直冲云霄。
相将金榜到门闾:指李挽科举及第,高中状元。相将:相互扶持。金榜:科举考试后所发的录取通知书,也称为“捷报”。门闱:门户、家门。
从前不朽惟家学:以前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辜负祖先的教诲。
不必籯金自有馀:不需要用黄金来装饰,自己就已经很富裕了。籯金: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籯相当于一石米或五斗粟。
【赏析】
这首诗首句“三叹丞哉不负余”中“三叹”二字,表明作者对于县丞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丞哉”是呼唤县丞的名字,表现出作者对李挽的敬仰之情。第二句“阶庭兰玉又森如”,描绘了李挽家中世代为官、家世显赫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他的家学渊源和家族荣耀。接下来第三句“乡邻称道有是子”,表达了周围邻里对他的赞赏,认为他是好子孙。第四句“祖父相传只此书”,暗示着李挽家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以及他对《论语》的重视程度。第五句“勇上璧流逼霄汉”,形容李挽的志向高远,如同天上的高飞之璧,直达云霄。第六句“相将金榜到门闾”,则是指李挽科举及第,高中状元的喜讯,象征着其事业的成功。最后一句“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表明李挽无需依赖金钱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的成功源自于家族的深厚底蕴。整首诗通过对李挽的赞扬和对其成就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县丞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家学传承、重视教育和勤奋努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