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

再答诸丈见和二首其二

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
命穷无用三千字,蹄蹶难供十二闲。
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

注释:

  1. 《再答诸丈见和二首》是宋朝文学家艾性夫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第二首“肯为刘安赋小山,几时鸡犬过云间”描述了作者愿意为刘安(古代传说中的贤人)作一首描写小山的文章,但何时能让鸡犬自由地越过那片白云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向往之情。

  2. 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就像梭子一样快速流逝,我们很容易感到年老和衰老。诗中通过“岁月短梭人易老”来表达这种感慨;而“诗书高阁士方闲”则描绘了那些饱读诗书的士人在闲暇之余悠然自得的场景,体现了文人的闲适生活。

  3. 第三句“秋鸿社燕炎凉势,沧海桑田梦觉关。”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大雁南飞,燕子归来,世间冷暖自知,正如沧海变成桑田,梦中醒来,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4. “近屋虬松三百”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古朴的自然场景,虬松环绕着小屋,仿佛与世隔绝,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虬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5. “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表达了一种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想象中的一次聚会,大家一起品尝西岩雪的味道,共同欣赏梅花的美丽,以此忘却世俗的烦恼,找回内心的宁静。

  6.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快乐。它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肯为刘安赋小山”起兴,表达了愿意为朋友写一首诗的心愿,但随即笔锋一转,用“几时鸡犬过云间”设问,引出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展开联想,通过“命穷无用三千字”表达了对才华无法得到施展的无奈,而“蹄蹶难供十二闲”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最后两句,诗人用“薄酒程头多隔县,故人踪迹半阳关”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朋友相聚的画面,而“何当共嚼西岩雪,嗅取梅花一破颜”则将这份期待化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