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
浪高峰顶青天雪,风助江声白昼雷。
势欲上时掀海立,怒无泄处触山回。
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
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
浪高峰顶青天雪,风助江声白昼雷。
势欲上时掀海立,怒无泄处触山回。
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
注释说明:
- “按节”指的是随着潮汐的节奏或节拍。
- “波神”泛指大海之神或潮汐之神。
- “鱼龙”指水中的生物,在古人想象中能与潮汐相互作用。
- “掀舞”形容波浪的翻腾和鱼龙的舞蹈。
- “崔嵬”形容山峰高大而雄伟。
- “青天雪”可能是指天空如被白雪覆盖。
- “白昼雷”形容雷声如白昼般响亮。
- “势欲上时”形容潮水涨到最高点,似乎要冲破海面。
- “怒无泄处”指潮水汹涌澎湃,无法宣泄其力量。
- “触山回”形容潮水撞击山崖后回旋退去的景象。
- “亡国”指失去国家的灾难。
- “灵胥”可能指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赏析:
《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首句“按节波神逆水来”,描绘了潮水随着潮节的到来而涌来的场景,通过“按节”二字,展现了潮水的规律性和神秘性。接着以“鱼龙掀舞斗崔嵬”形象地描述了潮水涌动时的壮观场面,如同鱼龙在争斗一般。第三句“浪高峰顶青天雪”,则通过“峰顶青天雪”这样的描绘,让人联想到了海浪拍打山峰的惊险场景,仿佛将天空都染成了白色。第四句“风助江声白昼雷”,进一步强调了风力对潮汐的影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动态和激烈。
尾句“世间亡国知多少,谁似灵胥恨未灰”,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对自然界的感悟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