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
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
愁绝梧楸烟雨地,稿砧百岁拟同归。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死生最怕堕危机”,点出全诗主旨,即生死危难之际,唯有保持清白节操,才能免于大祸。第二句“乱世全身正自稀”,“乱世”指战乱的年代(三国时期),“全身”指保全性命。第三句“满地干戈殊不定”,“干戈”指战争,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表现。第四句“盖棺丘陇未为非”,“盖棺”是说死后入土为安,“丘陇”指坟墓,“未为非”是说如果死后能有个好墓,也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这四句是说:生死危难之际,唯有保持清白节操,才能免于大祸;在乱世中保全生命固然不易,但死后如果能有一个好墓,也就不会有什么可指责的了。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不愿效仿古人隐居鹿门(山名)以避世,更不屑去缝制杜甫那种粗劣的衣服。鹿门与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汉光武帝时曾荐举他为太子舍人)隐居之地相同,都是远离世俗之地;而杜老(杜甫)的衣着,则更是粗糙不堪。这里作者用反衬的手法来表明自己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态度。

“愁绝梧楸烟雨地,稿砧百岁拟同归。”这两句的意思是:面对凄迷的烟雨和梧桐、楸树的萧瑟之景,想到自己将来也要像杜甫那样,在百岁之后,还要回到故乡,所以心中愁苦无比。“梧楸”泛指草木,“稿砧”即柴火石砧,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因写作需要而备办的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答案】

【译文】

生死危难之际,唯有保持清白节操才能免于大祸。乱世中保全生命固然不易,但死后如果能有一个好墓,也就不会有什么可指责的了。我不愿效仿古人(如庞德公)隐居鹿门(山名)以避世,更不屑去缝制杜甫那种粗劣的衣服。面对凄迷的烟雨和梧桐、楸树的萧瑟之景,想到自己将来也要像杜甫那样,在百岁之后,还要回到故乡,所以心中愁苦无比。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对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恐惧。“死生最怕堕危机”,意谓生死存亡之际,最怕遭遇危险变故。“乱世全身正自稀”,意思是说在战乱的年代保全性命实属不易。“满地干戈殊不定”,意谓遍地烽烟,战事不断,局势十分动荡不安。“盖棺丘陇未为非”,意谓即使死后埋葬于高高的坟墓之中,也不能因此而免受谴责责备。这四句是说:生死危难之际,唯有保持清白节操,才能免于大祸;在乱世中保全生命固然不易,但死后如果能有一个好墓,也就不会有什么可指责的了。“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不愿效仿古人隐居鹿门(山名)以避世,更不屑去缝制杜甫那种粗劣的衣服。鹿门与庞公隐居之地相同,都是远离世俗之地;而杜老的衣着,则更是粗糙不堪。这里作者用反衬的手法来表明自己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态度。“愁绝梧楸烟雨地,稿砧百岁拟同归。”这两句的意思是:面对凄迷的烟雨和梧桐、楸树的萧瑟之景,想到自己将来也要像杜甫那样,在百岁之后,还要回到故乡,所以心中愁苦无比。“梧楸”泛指草木,“稿砧”即柴火石砧,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因写作需要而备办的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