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
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
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
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馀闲赋子虚。

偶成

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

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

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

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馀闲赋子虚。

注释与赏析:

  1. 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
  • “轮囷”形容事物扭曲或弯曲,这里比喻人因世事艰难而显得憔悴。
  • “蠹鱼”,古代传说中吃书的虫子,用来象征那些因时间流逝而变得脆弱或失去价值的事物。
  • “兰露”通常与高洁或清新联系在一起,此处可能暗指某种美好但易逝的东西。
  • “铜蜍”(一种铜制的玩具或容器),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被遗忘或忽视的存在。
  1. 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
  • “诗亡”,指诗歌和文学作品的消亡,反映了文化传承的断裂。
  • “鲁无史”意指在鲁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没有留下历史记载,说明历史的连续性受到了破坏。
  • “士贱”,指的是士人地位的下降,可能与社会动荡或个人失意有关。
  • “秦有书”,表明即使在秦国这种重视法治的国家,也仍有书籍存在,暗示文化的多样性和保存。
  1. 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
  • “世味”,指世间的风味、人情世故。
  • “橄榄”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清静或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几时”表达的是希望。
  • “秋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水画面,“蘧庐”是一种草屋或简陋的住所。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向往。
  1. 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馀闲赋子虚。
  • “樵客”指的是砍柴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简朴,可能更懂得珍惜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 “相问”意味着相互交流,可能是通过共同的兴趣或经历来实现心灵上的交流。
  • “莫有馀闲”可能是指没有人有空去追求那些虚幻不实的事物,强调了务实生活的重要性。
  • “赋子虚”,可能是指创作或描述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这里可能是指用多余的精力去做一些无益的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喧嚣的疏离感。通过使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