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注释】

①岳君举:名不详,作者的好友。

②“五十”四句:五十余载如梦,早年磨砚勤学,老来安葬桐木棺。

③蚁:《庄子·天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④驹:《庄子·田子方》:“夫骥一日之速,足矣;昔韩魏之战、赵括之伐燕,胜而不加得,覆而亡之。我且正言若反。”

⑤山前一片石:晋代孙登隐终南山,有人欲渡其前,登曰:“渡者必死!人将兼并之,尔恶能免此患?不如死此石上。”(见《世说新语·文学》)

⑥悲酸:悲痛。

【赏析】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6),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岳君举,即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一生为国捐躯,忠烈昭著。诗人写这首诗时已是垂暮之年,他回顾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感慨万分。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岳飞的无限景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功业未建、志未酬的悲怆之情。

首联直抒胸臆:“五十馀年事,都将作梦看。”意思是说,五十余年的岁月,都如同一场大梦。这两句既是回忆往事,也是自况。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青年时立志报国的豪壮到晚年的功业无成,无不似一场大梦。《南史》本传载:“君举少负气节,喜谈兵。年二十余,便有干略。及长,尤锐于功名,不治生产。……尝谓人曰:‘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封侯万里,使虏夷不敢越冀北而窥河南。’”(《宋史·岳飞传》)这可见他少年时的雄心壮志。然而,他的一生却始终未能如愿。所以,当他面对五十余年的人生历程时,不免感到一切都如在梦境之中。

颔联承上启下,描绘了自己年轻时刻苦钻研学问的情景。诗人用“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两个形象化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年轻时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两个动作分别暗示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上的努力,二是品德上的修养。“早方磨铁砚”比喻自己早年勤学苦读,不畏艰辛;“老遂葬桐棺”则暗喻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刻苦精神,又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进一步展开议论,抒发了对时间的感慨。诗人通过“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两个形象化的描述,表明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蚁结途方戒”比喻人们要时刻警惕时间的重要性;“驹驰岁已阑”则说明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过去很多年。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又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珍重。

尾联以景结情,借“山前一片石”这个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悲痛之情。杜甫曾写道:“恨别鸟惊心”(《春望》),这里借用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因岳飞被害而产生的悲痛心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无比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一生功业无成的悲愤心情。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