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谢了天恩出内门,
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
一点猩红似幼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七言绝句《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表达了诗人拜谢元军恩典后走出宫门、被尊称为上将军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白旄黄钺的天子仪仗和一点猩红的幼君,生动地展现了元军的威武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谢了天恩出内门,
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
一点猩红似幼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七言绝句《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表达了诗人拜谢元军恩典后走出宫门、被尊称为上将军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白旄黄钺的天子仪仗和一点猩红的幼君,生动地展现了元军的威武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诗句释义】: 1. 度守悯忌长春宫:这是皇帝在长春宫中举行祭祀活动。“度”是“行”的意思,“守”是“主持”意思,“悯忌”即“悼念”。 2. 聪明帝:皇帝的名号,“聪明”是其谥号。 3. 不见宋家陵寝废:没有看到宋家的陵墓被废弃。“家”指宋朝皇室。 4. 暂离绛阙九重天,飞过黄河千丈水:暂时离开紫禁城,飞越黄河。“绛阙”指皇宫,“九重天”即九天,形容皇宫高耸入云,“黄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
诗句解释 1 锦瑟清商引:这是一首由瑟声引发的诗,其中“锦瑟”和“清商”是古代音乐术语,常用来指代诗歌的调性和风格。 2. 玉窗夜静月流光: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场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 3. 拂鸳弦、先奏清商:描述弹奏瑟时的情景,筝弦被轻轻拨动,首先发出了清澈的声音。 4. 天外塞鸿飞呼,群夜渡潇湘:通过雁鸣,象征远方的呼唤。潇湘指的是湖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远行的思念或对故乡的眷恋。 5
忆秦娥其五 风声恶。个人蕉萃凭高阁。 凭高阁。相思无尽,泪珠偷落。 锦书欲寄鸿难托。那堪更听边城角。 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注释: 1. 风声恶:形容风雨很大。 2. 个人蕉萃:像枯萎的植物一样,形容心情沉重或悲伤。 3. 凭高阁:站在高处。 4. 相思无尽:无尽的相思之情。 5. 泪珠偷落:眼泪悄悄地落下。 6. 锦书欲寄鸿难托:想通过书信来表达感情,但是很难传达。 7.
玉楼春 其二 赋双头牡丹帝乡春色浓于雾。 谁遣双环堆绣户。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 碧纱窗下修花谱。 交颈鸳鸯娇欲语。 绛绡新结转官球,桃李仆奴何足数。 注释: - 帝乡春色浓于雾:指皇宫中的春天景色比雾更浓。 - 谁遣双环堆绣户:是谁安排了双环(古代妇女的装饰品)堆在绣有花纹的门上。 -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比喻这些富贵人家的儿子都被封为诸侯,兄弟也都得到了土地。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四犯剪梅花 宫人鼓瑟奏霓裳曲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宫女在演奏霓裳曲的情景。"四犯"是一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霓裳曲"则是唐代宫廷音乐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非常华丽且哀伤的乐章。 - 注释:四犯,一种音乐结构,用于表现复杂或多层次的情感。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宫中女官们正在用华丽的方式(如霓裳曲)来演奏音乐,展现了一种高贵而哀愁的氛围。 2.
诗句解释: 1. 天沉沉 - 天空昏暗、阴沉。 2. 香罗拭泪行穷阴 - 形容天气寒冷至极,用香罗(一种细密的丝织物)擦拭眼泪以保持身体温暖。 3. 左霜右雪 - 天气极寒,四周都是霜和雪。 4. 冷气难禁 - 难以忍受这种寒冷的天气。 5. 几回相忆成孤斟 - 多次思念某人,以至于只能孤单地饮酒来表达心中的哀愁。 6. 塞边鞞鼓愁人心 - 边疆的战鼓声让人心情忧郁。 7. 愁人心 -
【注释】 如何说:怎么讲? 人生自古多离别:人从生下来起就有很多别离的遭遇。 多离别:离别的次数很多。 年年辜负:每年都辜负。 海棠时节:海棠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娇娇独坐成愁绝:娇小的女子独自坐在房中成了愁苦之人。 胡笳吹落关山月:胡笳声在关山月下飘荡。关山:指边关和山区。 几番圆缺:多次出现盈缺的变化。 【译文】 说什么呢,人生从古至今总是有太多的离别,这些年来又有多少次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 水悠悠:江水流得很悠远。 长江望断:长江之水遥望不尽,望不见归舟。 无归舟:没有归来的船。 欲携斗酒:想携带美酒去登高饮酒。 怕上高楼:担心登高楼时看到故国景象更伤感。 貂裘:古代北方民族用貂皮制作的衣服。 更听马上弹箜篌:更在战马奔腾的马上弹奏箜篌,声调凄切。 箜篌:一种弦乐器。 万般哀怨:指内心充满无尽的哀怨。 一种离愁:一种因离别而生发的忧愁。 赏析: 《忆秦娥》是唐教坊曲
莺啼序 宫中新进黄莺 檀栾宫墙数仞,敞朱帘绣户。 正春暖、飘拂和风,衮入红尘香雾。 见丝柳青青,袅娜如学宫腰舞。 有黄莺、恰恰飞来,一梭金羽。 小巧身儿,锦心绣口,圆滑遽如许。 避人,渐飞入琼林藏身,桃杏深处。 对银屏、珠圆翠陈,隔叶底、恣歌金缕。 忽群妃,拍手惊飞,奋然高举。 晓来雨湿,花娜柳垂,误投罗网去。 缓缓访、六宫寻问,玉纤争握。 放入金笼,眼娇眉妩。 身如旅琐,无心求友。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钱塘江上的壮观景象,春潮涌动,掀起的巨浪如同被风吹起的彩帆一般。 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 诗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离别和别离,只能回头望去,看到曾经离别的宫殿和亭台,以及那些依依不舍的杨柳。 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 在遥远的蓟门(今北京一带),诗人听到了雨声;而在燕台(今北京西郊的故宫),他听到了雪声
诗句: 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 译文: 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沉默不语,等待命令。此时,伯颜丞相急切地请求皇帝下诏。 注释: - 殿上群臣:指朝廷中的文武百官。 - 默不言:沉默不语,形容众人的安静和等待的状态。 - 伯颜丞相:指元朝大臣伯颜,当时担任丞相职务。 - 趣降笺:急迫地请求下诏。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元朝时期,文官们在朝堂上的寂静场景,以及丞相伯颜对皇帝的迫切请求
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 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臯亭慰伯颜。 诗句释义 1. 万马如云在外间:描述战场上千军万马的景象,如同云雾般壮观。 2. 玉阶仙仗罢趋班:形容皇帝退朝后,文武官员有序地离开。 3. 三宫北面议方定:指皇后与太子在北宫商议国家大事并做出决定。 4. 遣使臯亭慰伯颜:派人去皋亭山慰问元使伯颜。 关键词注释 - 万马如云:形容战马众多如云涌般密集,场面宏大壮观。 -
诗句原文: 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 皋亭山上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汪元量在南宋灭亡之际,随元军南下,目睹国家沦陷的悲痛场景。首句“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直接点明时间与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来临的亡国之痛的感受。第二句中的“皋亭山上青烟起”,则描绘了战争之后的荒凉景象,象征着南宋王朝的消逝和历史的沧桑。第三句以“宰执相看似醉酣”,巧妙地运用比喻
一掬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 锦帆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译文: 眼前是一捧吴山,楼台层层叠叠,红绿相间。 锦帆船儿在烟雾缭绕的江上行驶,我手抱琵琶,怀念昔日在故宫中的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南地区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深切的情感。首句“一掬吴山在眼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目及之处,即眼前的吴山如同被捧在手中的一般,既真实又亲切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诗句释义与赏析 “北望燕云不尽头”: - 燕子和云: 此处的“燕子”和“云”是象征,可能指代南宋和元朝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变迁。 - “不尽头”: 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无尽怀念与哀思。 “大江东去水悠悠”: - 江水流淌: 暗示历史的长河,时间的流逝。 - “悠悠”—— 表达了时间的缓慢和历史进程的沉重感。
下面是对《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诗句的逐句释义,包括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译文: 十数年来国家大事不顺利,大臣们无计可施只能忍受。 现在三宫已经前往燕山,春草萋萋地爬上了玉阶。 - 注释: 1. 国事乖:国家大事不顺利。 2. 大臣无计逐时挨:大臣们无计可施只能忍受。 3. 三宫今日燕山去:现在的皇帝和皇后已经移居到燕山。 4. 春草萋萋上玉阶:春草茂盛,覆盖了台阶。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