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雨暗天涯,越鸟巢翻何以家。
岭上万松都斫尽,西湖新路欲排叉。
秋风起,雨蒙蒙,天涯何处寻归宿?
越鸟失巢,心惶惶,何故家室成空囊?
岭上千松皆已伐,西湖新道欲争先。
此诗通过描绘秋日萧瑟的景象和越州百姓的生活现状,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生凋敝的深沉忧虑与无奈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世沧桑的描写,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汪元量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国难当头、民生艰难时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秋风吹雨暗天涯,越鸟巢翻何以家。
岭上万松都斫尽,西湖新路欲排叉。
秋风起,雨蒙蒙,天涯何处寻归宿?
越鸟失巢,心惶惶,何故家室成空囊?
岭上千松皆已伐,西湖新道欲争先。
此诗通过描绘秋日萧瑟的景象和越州百姓的生活现状,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生凋敝的深沉忧虑与无奈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世沧桑的描写,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汪元量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国难当头、民生艰难时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度守悯忌长春宫:这是皇帝在长春宫中举行祭祀活动。“度”是“行”的意思,“守”是“主持”意思,“悯忌”即“悼念”。 2. 聪明帝:皇帝的名号,“聪明”是其谥号。 3. 不见宋家陵寝废:没有看到宋家的陵墓被废弃。“家”指宋朝皇室。 4. 暂离绛阙九重天,飞过黄河千丈水:暂时离开紫禁城,飞越黄河。“绛阙”指皇宫,“九重天”即九天,形容皇宫高耸入云,“黄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
诗句解释 1 锦瑟清商引:这是一首由瑟声引发的诗,其中“锦瑟”和“清商”是古代音乐术语,常用来指代诗歌的调性和风格。 2. 玉窗夜静月流光: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场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 3. 拂鸳弦、先奏清商:描述弹奏瑟时的情景,筝弦被轻轻拨动,首先发出了清澈的声音。 4. 天外塞鸿飞呼,群夜渡潇湘:通过雁鸣,象征远方的呼唤。潇湘指的是湖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远行的思念或对故乡的眷恋。 5
忆秦娥其五 风声恶。个人蕉萃凭高阁。 凭高阁。相思无尽,泪珠偷落。 锦书欲寄鸿难托。那堪更听边城角。 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注释: 1. 风声恶:形容风雨很大。 2. 个人蕉萃:像枯萎的植物一样,形容心情沉重或悲伤。 3. 凭高阁:站在高处。 4. 相思无尽:无尽的相思之情。 5. 泪珠偷落:眼泪悄悄地落下。 6. 锦书欲寄鸿难托:想通过书信来表达感情,但是很难传达。 7.
玉楼春 其二 赋双头牡丹帝乡春色浓于雾。 谁遣双环堆绣户。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 碧纱窗下修花谱。 交颈鸳鸯娇欲语。 绛绡新结转官球,桃李仆奴何足数。 注释: - 帝乡春色浓于雾:指皇宫中的春天景色比雾更浓。 - 谁遣双环堆绣户:是谁安排了双环(古代妇女的装饰品)堆在绣有花纹的门上。 -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比喻这些富贵人家的儿子都被封为诸侯,兄弟也都得到了土地。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四犯剪梅花 宫人鼓瑟奏霓裳曲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宫女在演奏霓裳曲的情景。"四犯"是一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霓裳曲"则是唐代宫廷音乐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非常华丽且哀伤的乐章。 - 注释:四犯,一种音乐结构,用于表现复杂或多层次的情感。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宫中女官们正在用华丽的方式(如霓裳曲)来演奏音乐,展现了一种高贵而哀愁的氛围。 2.
诗句解释: 1. 天沉沉 - 天空昏暗、阴沉。 2. 香罗拭泪行穷阴 - 形容天气寒冷至极,用香罗(一种细密的丝织物)擦拭眼泪以保持身体温暖。 3. 左霜右雪 - 天气极寒,四周都是霜和雪。 4. 冷气难禁 - 难以忍受这种寒冷的天气。 5. 几回相忆成孤斟 - 多次思念某人,以至于只能孤单地饮酒来表达心中的哀愁。 6. 塞边鞞鼓愁人心 - 边疆的战鼓声让人心情忧郁。 7. 愁人心 -
【注释】 如何说:怎么讲? 人生自古多离别:人从生下来起就有很多别离的遭遇。 多离别:离别的次数很多。 年年辜负:每年都辜负。 海棠时节:海棠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娇娇独坐成愁绝:娇小的女子独自坐在房中成了愁苦之人。 胡笳吹落关山月:胡笳声在关山月下飘荡。关山:指边关和山区。 几番圆缺:多次出现盈缺的变化。 【译文】 说什么呢,人生从古至今总是有太多的离别,这些年来又有多少次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 水悠悠:江水流得很悠远。 长江望断:长江之水遥望不尽,望不见归舟。 无归舟:没有归来的船。 欲携斗酒:想携带美酒去登高饮酒。 怕上高楼:担心登高楼时看到故国景象更伤感。 貂裘:古代北方民族用貂皮制作的衣服。 更听马上弹箜篌:更在战马奔腾的马上弹奏箜篌,声调凄切。 箜篌:一种弦乐器。 万般哀怨:指内心充满无尽的哀怨。 一种离愁:一种因离别而生发的忧愁。 赏析: 《忆秦娥》是唐教坊曲
莺啼序 宫中新进黄莺 檀栾宫墙数仞,敞朱帘绣户。 正春暖、飘拂和风,衮入红尘香雾。 见丝柳青青,袅娜如学宫腰舞。 有黄莺、恰恰飞来,一梭金羽。 小巧身儿,锦心绣口,圆滑遽如许。 避人,渐飞入琼林藏身,桃杏深处。 对银屏、珠圆翠陈,隔叶底、恣歌金缕。 忽群妃,拍手惊飞,奋然高举。 晓来雨湿,花娜柳垂,误投罗网去。 缓缓访、六宫寻问,玉纤争握。 放入金笼,眼娇眉妩。 身如旅琐,无心求友。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钱塘江上的壮观景象,春潮涌动,掀起的巨浪如同被风吹起的彩帆一般。 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 诗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离别和别离,只能回头望去,看到曾经离别的宫殿和亭台,以及那些依依不舍的杨柳。 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 在遥远的蓟门(今北京一带),诗人听到了雨声;而在燕台(今北京西郊的故宫),他听到了雪声
越州歌二十首 其四 两峰云锁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两峰云锁几时开”描述的是两座山峰被云雾遮蔽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无法预测未来或希望的情景。这可能暗示着某种困境或不确定性,象征着某种力量或命运的束缚。 2. “昨夜京城战鼓哀”中的“战鼓哀”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悲伤和哀伤的氛围,可能是对历史上某次重要战役的回忆
《越州歌二十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析,包括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一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 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 2. 注释与赏析: - 关键词:《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南宋末年;诗歌创作 - 诗句翻译: 一阵突如其来的西风,吹散了大地上的烟雾,在浙江边上,成千上万的军队和战船聚集在一起。 官府控制了西兴渡口
越州歌二十首 其二 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 【注释】 - 东南半壁:指南宋的半壁江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 日昏昏:天色昏暗,形容国运衰微,政权动摇的局面。 - 万骑临轩:指大军压境,皇帝亲自临轩,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对军队的控制力。 - 幼君:年轻君主,这里指南宋的皇帝赵昺。 - 三十六宫:指皇宫中的宫殿,数量众多,象征国家的富丽堂皇。 -
越州歌二十首 其六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赏析】: 此诗为《越州歌二十首》之第六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个人命运的抒发,反映了南宋末年政治动荡与社会动荡的现实。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句“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个人及国家的影响,暗示了由于某些政治决策的错误
越州歌二十首 其七 苍生恸哭入云霄,内苑琼林已作樵。 打断六更天未晓,禁庭两桁籸盘烧。 注释: - 这首诗是《越州歌二十首》中的第七首。描述了南宋灭亡的悲惨情景,人民痛哭流涕,而皇家园林被用作柴火。 - “苍生”指普通百姓,这里指的是南宋人民。“恸哭”形容悲痛地哭泣。“入云霄”表示非常悲伤,泪水仿佛要冲上云霄。“内苑琼林”指的是皇家园林,“琼林”常用来形容园林中种植的花卉树木繁茂,色彩艳丽
越州歌二十首其八 鲁港当年傀儡场,六军尽笑贾平章。三声锣响三更后,不见人呼大魏王。 逐句翻译: 1. “鲁港当年傀儡场”:“鲁港”,历史上曾是宋元交战的前线,此处暗示历史的沧桑巨变。“傀儡场”,通常指代战争和权力斗争的场所,这里比喻为政治斗争的舞台。诗人以“傀儡场”形容历史背景,暗示当时的政治氛围紧张且充满戏剧性。 2. “六军尽笑贾平章”:这里的“六军”泛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