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薄名难盛,人穷迹易危。
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
隐玉看虹气,坚松任蠹枝。
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

【注释】

刘樗翁:名不详,唐人,以善画松石著称。

俗薄名难盛:世人不看重名声,名声不能长久。俗,社会风气。

人穷迹易危:人贫困了,地位也就危险了。

天下士:有才华的人。

计里中儿:在乡村的普通人。

隐玉看虹气:指隐士如隐者隐居之地,有玉气(祥瑞之气)环绕;又指隐士像彩虹一样高洁。

坚松任蠹枝:指坚韧的松树被蛀虫蛀空了也毫不动摇。

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意谓彼此之间虽然互相了解却互不相识。

赏析:

诗是一首七言歌行体,共八句。首两句写隐者与世人的关系。第三四句写隐者的清高自守。第五六句写隐者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两句写隐者对人间世相的洞察。全诗表现了隐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风亮节的人格精神。

开头两句“俗薄名难盛,人穷迹易危”,是说世人不看重名誉,一旦人走背运,就会失去立足之地。这里把隐者与世人作了对比。“客言刘樗翁事”以下,诗人借题发挥,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刻画了隐者的风貌:“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天下士”,泛指有才能的人,“计里中儿”,指乡里一般人。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有才有德的人并不计较乡里小民的品行。“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是说那些有才德的人不计较乡里小民的品行,而隐士却能看得很远,不与世人计较。“隐玉看虹气”,意思是说隐者也像玉一样高贵,像彩虹一样清高;“坚松任蠹枝”,意思是说隐者也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怕蛀虫的侵蚀。“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意思是说彼此虽然相互了解但却又不认识,更何况是根本不认识。这里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了隐者超脱尘世、独立于世外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写隐者的清高品格,歌颂了隐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风亮节的人格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隐者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