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长松,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
亭亭隐士,爱洞天岩穴,深藏虚极。
对门开是景,挂猿狖、离罗峭壁。
尽日无佗事,唯调虎龙,交媾坐磐石。
时时鹤听嘉音,动笙篁转流,空外飘激。
人明至道,恶管弦幽噎,花间沉溺。
出群常羡此,岁寒重、孤凝黛色。
炼性超于彼,身闲永同居寿域。
【注释】
对松:指对着松树。长松,高大的松树。倚:依附。浮云大山:指山势高峻。亭亭:耸立的样子。隐士:隐居山林的人。洞天岩穴:深藏在岩石中的幽静之处。离罗:悬在高处的树枝。调虎:指与老虎搏斗。交媾:男女交配。坐磐石:坐在磐石上,磐石指大石头。鹤听嘉音:听到鹤鸣的声音。动:引起。笙篁转流:笙簧发出悠扬的音乐声。空外飘激:声音在空中回荡。人明至道:指懂得了大道。恶管弦幽噎:厌恶管弦乐器发出的低沉声音。花间沉溺:在花丛中迷失方向。出群:高出众人。岁寒:一年到头寒冷。重:更加。炼性:修炼性情。超于彼:超出他们。身闲: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永同居寿域:永远生活在长寿的地方。
【赏析】
《月中仙》,词牌名,本意是写仙人在月光照耀之下,乘风驾雾,飘飘然欲仙,但此词却不同一般,全篇以松、猿狖、山、鹤为意象,描写一个清高绝俗的人物形象,其内容和风格均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词。
开头两句“月中仙 对松”,写仙人在松树下对饮,这几句是全词的起兴之笔,起得非常突兀,却又十分自然,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词。起首一句“落落长松”,用拟人手法,把长松描绘成有骨节有神韵的仙人,写出了松树的挺拔高峻,“倚浮云大山”三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气势,写仙人站在高山之上,仰望天空中浮动的白云,仿佛可以伸手触摸到那遥远的大山,这里也隐含着一种孤傲之情。
“亭亭隐隐”四句,从侧面来写长松,既突出了它的高峻,又表现了它的孤独,“隐士”二字更是点出了这位仙人的身份。“爱洞天岩穴”,写他喜欢幽静的处所,“深藏虚极”,表明他喜欢独处,不与人往来,更表现出他的高洁。
“对门开是景”、“挂猿狖离罗峭壁”,写仙人居处的险要,以及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况,“挂猿狖”、“离罗”二句,用典,分别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和《汉书·终军传》。猿狖,猿猴;离罗,鸟名,传说为西王母所放的五色凤凰。“离罗”即“鸾鹄”,鸾鹄即鸾鸟,古代传说中吉祥鸟,此处借代仙人居处的险峻。“尽日无佗事”,写他整天无所事事,只是与虎龙搏斗,这与前面的“爱洞天岩穴”相呼应,都表明这位仙人喜欢清静的生活,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时时鹤听嘉音,动笙篁转流”,写仙人经常听见鹤鸣之声,并因此感到高兴,于是便弹奏笙箫,让音乐声响彻山谷,这两句既是写仙人生活的内容,也是写仙人情趣所在。“空外飘激”、“人明至道”等句,都是写仙人欣赏自然景物的感受,“人明至道”句中,“人”字用得巧妙,既指诗人自己,又暗指世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不明道理,一味沉溺于歌舞声色的不满。“出群常羡此,岁寒重、孤凝黛色”二句写仙人常常羡慕这个清冷的世界,而到了冬天,仙人更是觉得孤独凄清,这里的“岁寒”是指冬天的严寒,“孤凝黛色”则形容仙人的容貌如画中女子一样美丽动人。最后两句“炼性超于彼,身闲永同居寿域”,写仙人修炼到了高深的境界,已经脱离了尘世的一切束缚,他的身体健康,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地居住在长寿的地方了。
此词虽然以松、猿狖、山、鹤这些物象为主,但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对这些物象进行描写,而是通过这些物象来表现一位高人隐士的形象,使读者能够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位高人隐士的赞美之情。《梦窗词集》评曰:“‘炼性’云云,语意清丽。”这首词的语言清新雅致,读来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