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空门我畅哉,浮云名利已忘怀。
无心对镜谁能识,优钵罗花火里开。

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 其二

耶律楚材
一入空门我畅哉,浮云名利已忘怀。
无心对镜谁能识,优钵罗花火里开。

诗句原文

其一

一入空门我畅哉,浮云名利已忘怀。
心无旁骛,身在尘外,心境如空门般清净,远离了世间的纷扰与名利的羁绊。

其二

无心对镜谁能识,优钵罗花火里开。
面对镜子,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如同优钵罗花在火焰中绽放,瞬息即逝,难以捉摸。

译文注释

其一

  • 注解: 一进入空门(出家人),我就感到无比舒畅。
  • 翻译: 一旦踏入出家修行的路径,我感到非常舒畅。

其二

  • 注解: 面对镜子,谁能看透自己?
  • 翻译: 面对镜子,又有谁能真正看透自己呢?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真谛探索的深刻思考,以及出世者面对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作品赏析

其一

  • 情感表达: 表达了作者进入空门后的心境变化,从繁忙的世俗生活中抽离出来,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艺术手法: 通过对比“浮云名利已忘怀”与“一入空门我畅哉”,展现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与对修行生活的热爱。

其二

  • 哲理探讨: 反映了出世者在面对自我认知时的矛盾与困惑。面对镜子无法看清真相,象征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 美学价值: “优钵罗花火里开”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花朵开放于火焰之中,既表现了花朵的美丽,也暗指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种描写富有诗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评析

耶律楚材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出世者的心境变化,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优钵罗花”作为意象,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元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耶律楚材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常常涉及佛教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