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楚水曾为客,惯听霜砧捣月明。
不似新愁怕新雁,秋风吹落两三声。
【注释】
燕山楚水:指燕赵地区,楚地。为客:做客。霜砧(zhēn砧):用杵捣白米的木棒,这里指砧声。月明:指月光皎洁。新愁:新的哀愁。怕新雁:因为秋天到来,大雁南归。两三声:几声。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洛阳时写的。他写诗的目的在于“以适意为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首诗就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燕山楚水曾为客,惯听霜砧捣月明。”诗人说自己曾游历于燕赵之地和江南水乡,做客他乡,常常听见秋夜捣衣声,那砧声伴着明月,显得格外凄清幽远。
次句进一步描绘自己漂泊他乡的凄凉境况:“不似新愁怕新雁,秋风吹落两三声。”诗人说,不像那些新来的客人,他们怕听到雁南飞的声音而感到惆怅,我倒不怕。因为我知道,秋风吹落树上的叶子,那是自然现象,不是人为的。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没有雕琢的痕迹,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