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佳人修竹傍,风姿绰约破湖光。
静中惯识形神影,妙处谁知色味香。
观想有灵通水月,孤音无侣伴冰霜。
故人愁绝今何许,烟雨霏霏子半黄。

翠袖佳人修竹傍,风姿绰约破湖光。

静中惯识形神影,妙处谁知色味香。

观想有灵通水月,孤音无侣伴冰霜。

故人愁绝今何许,烟雨霏霏子半黄。

注释:

  • 翠袖佳人:形容女子穿着绿色袖子的衣服,美丽动人。
  • 修竹傍:靠近修长的竹子旁。
  • 风姿绰约:指女子的体态优雅,动作轻盈。
  • 破湖光: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形容女子的美丽让湖水都变得波光粼粼。
  • 静中:在安静的环境中。
  • 熟识:熟悉。
  • 妙处:精妙的地方。
  • 色味香:这里指的是食物的美味和香气。
  • 观想:通过想象来理解或感受某种事物。
  • 通水月:能够理解水与月亮的关系。
  • 孤音:独自发出的声音。
  • 无侣伴:没有伙伴。
  •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作者自己。
  • 愁绝:极度忧愁,几乎要断绝。
  • 今何许:现在在哪里。
  • 烟雨霏霏子半黄:形容春天的景色,烟雾蒙蒙,雨丝纷飞,黄莺啼鸣,春意盎然。

译文:
翠袖佳人靠近修长的竹子旁,她的风姿优雅而迷人,仿佛能打破湖面的平静。
在安静的环境中,我熟悉她的形貌和她的气质,对她的美有着精妙的理解。
她对水和月亮的关系有着独特的感知,她的歌声虽然孤单却无人相伴,仿佛在冰霜中歌唱。
我的老朋友如今在哪里?他可能正在为失去爱人而感到极度悲伤,以至于连方向都分不清楚了,只能看到一片迷茫的烟雨和黄色的柳絮。

赏析:
这首《梅诗》是一首描写女子之美的作品,通过对女子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全诗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女子比作翠袖佳人、修竹傍、风姿绰约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外貌和气质之美。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女子与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