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湖山外,悠然与世违。
水边延月上,岩际待云归。
随鹿过樵径,看鸥到钓矶。
只今瞻画像,犹想挹清辉。

【解析】

此诗写于隐居期间。首句“杖屦湖山外”,表明作者已离开尘世纷扰,来到这清幽的湖山之外了。颔联“水边延月上,岩际待云归”,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溪流的旁边,月亮缓缓上升,在群山之中,白云飘荡回旋。颈联“随鹿过樵径,看鸥到钓矶”,则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尾联“只今瞻画像,犹想挹清辉”,点明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怀念之情。

【答案】

杖屦湖山外,悠然与世违。

水边延月上,岩际待云归。

随鹿过樵径,看鸥到钓矶。

只今瞻画像,犹想挹清辉。

赏析:

此组诗是诗人隐居后写的一组描写自己退居山林生活的诗。全诗以淡雅清新的笔调,细腻地描摹出隐居生活的美好情味。

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湖山之外,远离了世俗纷争,过着一种恬静悠闲的生活。“杖屦湖山外”一句,表明诗人已离开了尘世纷扰,来到这清幽的湖山之外。“悠然与世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摆脱尘世纷扰后的超然之志和闲逸之趣。

第二首诗写诗人在溪流的旁边,仰望着天上的月亮慢慢升起;在高山之中,望着朵朵白云悠悠地飘来飘去。“水边延月上”和“岩际待云归”都是写景的句子,但所写景象不同,一写天,一写山。“水边延月上”一句中,“延”字用得很好,把月亮徐徐上升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岩际待云归”一句,则是写山。山间白云,时聚时散,忽隐忽现,仿佛随时都会飘回山顶。

第三首诗写诗人在山间小路上漫步,看见一只白鹿跟着他走。在岸边钓鱼的渔人看见他来了,便放下鱼竿,招呼他过去同坐。“随鹿过樵径”,写出了诗人在山间小路上的所见。诗人看到白鹤飞临山巅,又来到岸边的钓鱼矶上休息。“看鸥到钓矶”这句中,“矶”字用得很妙,既指岸上的岩石,也指山上的小岛。这里诗人看到了白鹤停息在岩石之上,这是诗人眼中的美景。

第四首诗写诗人现在只能通过观看画像来回忆当年隐居的生活。“瞻画像”三字,表明诗人只能通过画中的景物,才能回忆起当年隐居的生活。“犹想挹清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