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驾起苍龙脊,不怕双溪水来急。
踏向亭亭高处望,东西有路通南北。
【注释】
半空:半空中。苍龙脊:指通济桥。“苍”字形容其颜色,像一条龙脊在天空中蜿蜒。双溪:两条小河。不怕双溪来水急,指桥梁可以承受。亭亭:高高地。东西:这里指东边和西边的道路。有路:有道路。南北:这里指南北。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桥的诗,诗人站在桥上,俯瞰着脚下的河水,心中充满了赞叹。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桥的外形、结构和用途,而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桥比作一只苍龙,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首句“半空驾起苍龙脊”,形象地描绘了桥的形状。这里的“苍龙脊”并不是真的龙的脊背,而是比喻桥梁像一条弯曲的龙脊,横卧于半空之中。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桥的雄伟壮观。
第二句“不怕双溪水来急”,则进一步强调了桥的坚韧不拔。桥下流淌的是两条小河,河水奔腾而来,水流湍急。然而,这座桥却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稳稳当当地屹立在两岸之间。这句诗不仅表现了桥的坚固和耐用,还体现了诗人对桥的信任和依赖之心。
第三句“踏向亭亭高处望”,则是诗人站在桥上,放眼远眺的情景。这里的“亭亭”一词,形容桥体高耸入云,如同亭台楼阁一般。诗人站在桥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可以俯瞰到远方的风景。这句诗既展现了桥的美丽景观,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东西有路通南北”,是说从桥这边走,可以通过桥上的孔洞直接通到桥那边去;或者从桥那边过来,也可以经过桥上的孔洞直达这边。这句话说明了这座桥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无论是往东还是往西,都可以通过这座桥找到自己的目的地;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也可以通过这座桥实现交通往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座宏伟壮丽的通济桥,通过对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