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万有,尽鸿蒙、一气生成无极。
扰扰群情皆有我,寂寂真空非得。
有内寻无,无中觅有,谁是知消息。
高真方便,唱出玄妙端的。
此个隐奥门风,须凭智慧,清静开胸臆。
了见元初真面目,岂羡浮华颜色。
身寄人间,名收仙籍,不许纤尘惑。
神思不动,自来天地难测。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混沌初开,万物参差生长,都由鸿蒙之气一气生成,无极。
扰扰人世间,皆有我的存在感,寂寂真空中,却无法找到我。
有内寻无,无中觅有,谁能理解其中的秘密?
高真方便法门,唱出玄妙的端点。
这种隐奥的修行方法,需要依靠智慧,清净心灵。
了见元初真面目,岂羡浮华颜色。
身寄人间,名收仙籍,不许纤尘惑。
神思不动,自来天地难测。
注释和赏析:
参差万有,尽鸿蒙、一气生成无极。
注释:各种形态的事物参差不齐,都是由鸿蒙之气一气生成,达到了无限的境界。
赏析:这里的“参差”可以理解为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万有”则是指所有的事物或现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宇宙的原始状态是和谐统一的,万物都是从同一个源头产生的,没有优劣之分。扰扰群情皆有我,寂寂真空非得。
注释:“扰扰群情”指纷扰的社会情感,“寂寂真空”是指寂静的虚空或空灵的状态。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他认为人们被世俗情感所困扰,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真空”则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有内寻无,无中觅有,谁是知消息。
注释:试图在内部寻找无,在虚空中寻找有,这是如何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关键。
赏析:这里的“无”和“有”是相对的概念,意味着事物的本质是无形无相的,但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显现出来。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在看似虚无的世界中寻找到真实的存在。高真方便,唱出玄妙端的。
注释:高深的修行方法和技巧,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赏析:这里的“高真”可能指的是道家、佛家等高深的修行方法,而“方便”则是指这些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诗人强调了高深修行的重要性,认为它是通向更高精神境界的途径。此个隐奥门风,须凭智慧,清静开胸臆。
注释:这个神秘的修行方法和风格,需要依靠智慧来领悟,通过清静的内心来打开自己的心扉。
赏析:这里的“隐奥门风”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风格,而“智慧”则是实现这种修行的关键。诗人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智慧才能领悟这种修行方法。了见元初真面目,岂羡浮华颜色。
注释:明白了最初的真相,不再羡慕外界的虚华和诱惑。
赏析:这里的“元初”可能指的是事物的最初或本质,而“真面目”则是指事物的真实面貌。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本真的态度,认为外在的虚华和诱惑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的精神和需求。身寄人间,名收仙籍,不许纤尘惑。
注释:将自身托付给尘世生活,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仙籍中,不被任何细微的杂念所迷惑。
赏析:这里的“纤尘”可能指的是微小的尘埃或杂质,而“名收仙籍”则是指将自己的名声或地位纳入神仙谱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远离尘世的纷扰和诱惑。神思不动,自来天地难测。
注释: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自然就能洞察天地的奥秘。
赏析:这里的“神思”可能指的是内心的思考或感知,而“天地难测”则是指自然界或宇宙的奥秘难以完全理解和预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认为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以及对自己修行过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真理、修行和超脱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