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槛俯清浔,高秋水气深。
楸枰互相对,机事亦何心。
注释:站在江边槛上俯视,看到清澈的秋江水气深厚。楸枰棋局互相对弈,机巧的事又何必在意呢?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秋天江边的景色与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首句写江槛俯视之景,次句写楸枰棋局之乐,三句则写机巧之事,皆以“高”、“深”二字概括,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江槛俯清浔,高秋水气深。
楸枰互相对,机事亦何心。
注释:站在江边槛上俯视,看到清澈的秋江水气深厚。楸枰棋局互相对弈,机巧的事又何必在意呢?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秋天江边的景色与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首句写江槛俯视之景,次句写楸枰棋局之乐,三句则写机巧之事,皆以“高”、“深”二字概括,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行香子 其一 【注释】①祗园,梵语“祇陀林”的简称。②逃禅:逃避世俗的纷扰和烦恼。③中安:指禅宗中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旨。④素:原指洁白,这里代指经书。⑤颠:指神智颠倒。 译文:我到寺庙去,看见上人正在谈笑风生,谈论神仙之事。他谈到佛教教义,人们就纷纷躲避开去,不愿听他讲话了。他谈得兴起时,舌头底下就像掀起波浪,风月之间吟诵着佛经,好像已经悟道成佛,辩才无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词。 诗句翻译: 1. 寒消雪点,暖弄烟丝,又去年时候。 - “寒消”表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寒冷已消散。“雪点”指的是雪花消融。“暖弄烟丝”描述温暖的春风轻拂着柳条。整体意思是春风吹过,带来了温暖与生机,仿佛回到了去年这个时候。 2. 蕙芽初透。 - “蕙芽”指的是蕙草的嫩芽
墨竹 寒窗的夜晚,细风徐徐吹过,带来阵阵细微的声音。凉池中夏日的阴影,显得格外清凉幽静。 碧空如洗,隐隐传来凤鸣声,仙人在哪里悠然吹奏着笙? 【注释】: 1. 墨竹:指墨色画的竹子。 2. 寒牖:寒窗,寒冷的窗户。 3. 晚风声细:晚风吹得声音很细小。 4. 凉池:清冷的水塘。 5. 阴清:阴凉而清晰。 6. 隐隐:隐约地。 7. 碧云:青色的天空。 8. 鸣凤:凤凰的叫声。 9. 仙人
【解析】 “漾水迢迢远空,当楼历历遥峰。”意思是:远山楼高耸云天,俯瞰水面,水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渺茫的蓝天,而那层层叠叠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卷湘帘独坐,烟中几朵芙蓉。”“高卷”即展开的意思;湘帘是湖南的名产,用竹条编制而成的帘子。此句写诗人在楼上凭栏远眺,眺望远处的群山和江水。 【答案】 译文: 遥远的水天相连,楼高云阔,望不见尽头,而远处的群山和江水,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诗句解释: 1. 高树颠风,疏篁啸雨:形容风声和雨声在高大的树木上回荡。 2. 青山绕屋云来去:描绘出一幅山水环绕、云雾缭绕的景象。 3. 出林残磬讽经馀,扑帘轻雾烧香处:描述了出林后的寺庙中,钟声还在回响,而烟雾弥漫之中,有人在烧香祈祷。 4. 闲客相过,仙踪偶驻:指偶尔有客人经过,但更多的时候是仙人停留。 5. 山僧更解留人住:山中的僧人更能懂得挽留客人。 6. 夜窗灯火茗鸥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诗句内容的理解,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和手法,同时将选项内容与原句对照,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1) “烟楚苍茫际晓”意思是:烟雾弥漫的远方,在黎明时分笼罩着一片苍茫。“烟楚”指烟雾迷蒙,“苍茫”指广阔无垠,“际晓”指在黎明时刻。译文是:烟雾弥漫的远方,在黎明时分笼罩着一片苍茫。 (2) “霜空浩荡凝秋”意思是:霜白色的天空浩瀚辽阔
注释:溪上人家烟炊袅袅,雪后鸿雁踏沙留下踪迹。 双崖之间道路幽深,花木丛中几棵枇杷树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冬日景象。首句“溪上人烟钓家”写出了钓鱼人家的生活状态,溪上人家炊烟袅袅,生活恬静安逸,渔人在溪上捕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第二句“雪馀鸿迹泥沙”描写了冬天的景象,雪花飘落,鸿雁归来,它们在河里留下了足迹,在泥沙中留下了痕迹。第三句“路入双崖窈窕”描绘了一条通往山间的道路
解析 1. 诗句解读 - “青山相送迎”:这句描绘了一幅青山与来访者相遇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相送迎"暗示了双方的友好交流。 - “访王光福之常烟水居”:这里的“王光福”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而“烟水居”则可能意味着一个靠近水面的地方,环境宁静优美。 - “烟苍苍。水茫茫”:使用重复的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苍苍"和"茫茫"形容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有六十六字和七十八字两种格式。此调以《如梦令》、《忆仙姿》为正体,其前后片各四句,韵同《清平乐》,但第四句末一字谐入庚韵者,读去声,或读上声;第五句末一字谐入下平声;第六句则不拘韵。 雪景便面:指雪景如画一般美丽。便,美好。 满眼落花飞絮:满眼都是飘零的花瓣、柳絮。落花飞絮,指春天里飘零的花瓣、柳絮。 回首琼林玉树:回头望见琼林玉树。琼林,指皇宫中的花园
【注释】 秋水晴霞:秋天的水色与晴朗的彩霞交映。 客里光阴:客居中的光阴,指客居生活的时间。 那更是:更加是。 厌厌春雨:绵绵不断春雨。 沾帷湿幔:沾湿了帷帐、窗帘等。 十日晓寒添故絮:十天前就感到寒冷,现在又增添了新的寒意。 一天暮色凄平楚:一天傍晚天色凄凉,景色萧条,如同楚国的平野。 东楼柱:东边的楼台上的柱子。 芳草际:芳草地上。 烟横渚:水边烟雾弥漫。 修竹外,花连坞:茂密竹林之外
【注释】: 题画八首 其二: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群山环抱溪流,晴空万里马儿行走在平坦的山路上,不辞辛苦地走远路。随处听到莺声啼鸣。 【赏析】: 《题画八首》是元好问的组诗作品,共八首,每首四句。此为其中第二首。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 前两句“群嶂绕溪青,晴来马足轻。”写画中的景物和诗人的感受。画中有山,山上有溪,而那溪水却因天晴而变得清澄见底,仿佛可以看见鱼儿在水中游弋
【注释】 题画八首其一是写一幅春山古寺图。浓翠:浓密的树木。岚:山间云雾。古寺:寺院。鸟啼:鸟鸣声。花落:花瓣飘落。禅关:指寺庙,也泛指佛门、寺院。 【赏析】 此篇为题画诗。诗人以“浓翠”总领全篇,勾勒出一幅春天里古寺周围繁茂的树木和缭绕的云雾的画面;接着以“春山古寺间”,点出了画面中的主体景物。“鸟啼”、“花落”,是画面中动态的景物;“曾共扣禅关”,是画面中静态的景物,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注释:桂树下,我弄着乐器奏笛,便有月光和香气相随而来,湿润了我的衣袖与衣裳。笛声中流淌的是如流水般的声音,幽远而清亮,仿佛是商音在演奏。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下,诗人在桂树下吹响笛子的画面。诗人用“桂月”来比喻月亮,用“弄笛”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吹奏音乐的动作。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月夜景象。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音乐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
注释:春天的水远远飘浮着天,悠悠的钓船在水面上。樵夫正在打酒,丝上的鲤鱼很鲜美。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钓鱼场景的七言律诗。首句“春水远浮天”,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河水浩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第二句“悠悠一钓船”,则通过“悠悠”一词,传达出钓鱼人的悠然自得与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第三、四句“樵青且沽酒,丝上鲤鱼鲜”,进一步描绘了钓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樵夫在河边打渔,同时买酒解渴
注释:傍晚的群山含着残留的夕阳,冷冽的波浪荡漾在遥远的天空。独自倚靠层层栏杆,秋天的思绪无边无际。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残阳晚照、寒波远空的画面,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情感。前两句写景,用“晚岫”(即晚山)与“残日”来勾勒出一幅苍凉的山水图;后两句抒情,通过“寒波”“秋思”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愁绪。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是一首表现孤寂情怀的佳作
【注释】 隐迹混樵踪:隐迹,隐居;樵踪,打柴人的足迹。 幽居碧涧东:幽居,隐居在山间;碧涧,深而清澈的山涧;东,方位词,此处指东方。 秋光胜春色:秋光,秋天景色,这里是指山林中秋天的景色比春天更美。胜,胜过,此指胜过春天景色。 红树白云中:红树,泛指枫树林,因枫叶秋天变红而得名。白云,云彩,这里指的是飘浮在山涧上空的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诗人隐居在山间的隐迹和打柴人留下的樵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