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孤云去,城头落日沉。
苍黄游子意,寥落古人心。
已觉河山异,空惊岁月深。
由来桑濮地,千载有馀音。
《濮上怀友人》
天末孤云去,城头落日沉。
苍黄游子意,寥落古人心。
已觉河山异,空惊岁月深。
由来桑濮地,千载有馀音。
注释:
“天末”句:指天边飘荡着一朵朵孤零零的白云,随着它们远去。“城头”句: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坠,映照着高耸入云的城墙。
“苍黄”句:诗人怀着游子的惆怅之情,在苍茫的天地间徘徊。“寥落”句:诗人感到自己与历史上的贤人志士相比,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空虚之感。
“已觉”句:诗人已经感觉到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感叹时间之迅速流逝。“千载”句:诗人感慨这片土地曾经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今依然流传着他们的余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失落之感。
首联“天末孤云去,城头落日沉”,通过描绘天空中孤零零的云朵和城墙上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颔联“苍黄游子意,寥落古人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失落之感。这里的“苍黄”一词,既指游子的心情,也暗指诗人自己。诗人以游子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寥落”一词则形容诗人自己的心境,与古代的志士仁人相比,自己感到了深深的空虚。
颈联“已觉河山异,空惊岁月深”,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这里的“河山”指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岁月”则是指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国家的变迁和自己的处境,同时也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惊诧不已。
尾联“由来桑濮地,千载有馀音”,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这里的“桑濮地”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而“馀音”则是指历史的声音或回响。诗人感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影响着后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