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脱裤,人情怜新不怜故。
故裤绵所妆,新裤但裁布。
薰风四月天微炎,人人着布便脱绵。
绵裤非不完,失时谁是怜。
【注释】
五禽言次王季野韵:五禽,指虎、豹、熊、猿、兔五种动物,这里用来形容人的五种爱好或特长。王季野是宋代的文学家,字季野,号石林,世称石林先生,他是苏轼的好友,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喜欢游山玩水,尤其擅长吟诗作赋,与苏东坡有深厚的交情。“次”字在这里表示效仿的意思。
其三:第三首。
脱裤脱裤:把裤子脱下,指换上新裤子。
人情怜新不怜故:人的情感是偏向于新奇的事物而不偏向于旧事物。
故裤绵所妆,新裤但裁布:意思是旧裤子是用棉做成的,所以穿着舒适暖和;而新裤子是用布料做的,所以穿着凉快舒适。
薰风四月天微炎:薰风是指温暖的风,四月天气已经转暖。
人人着布便脱绵:因为天气暖和了,所以人们穿上了布料的裤子,也就不需要再穿棉裤了。
绵裤非不完:棉裤虽然不完美,但是仍然可以使用。
失时谁是怜:没有及时更换裤子的人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模仿王季野的诗歌创作的。在《宋史》中记载,王季野曾说:“吾平生无过人处,好读书。”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学问,因此他的诗词多写景咏物,少写人事。这首《五禽言次王季野韵》,便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首先描述了人们的穿衣习惯,即“脱裤脱裤”,这是对旧裤子的一种比喻。接着又提到,人们换新裤子是因为天气变热了,所以旧裤子不再适合穿。这种描述既形象生动,又符合生活实际。然后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人们的穿衣习惯,即“人人着布便脱绵”,意思是人们换了新的布料裤子后,就不想再穿旧的棉裤了。这种描述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富有哲理性。接下来,诗人又描述了人们对新旧衣物的态度,即“薰风四月天微炎,人人着布便脱绵”,意思是因为天气变热了,所以人们换上了布料的裤子。最后,诗人又提到了人们对新旧衣物的态度,即“绵裤非完满,失时而谁怜”,意思是尽管棉裤不完美,但是仍然可以使用。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又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同时,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