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将半载,两过益阳军。
废宅消兵燹,荒田照夕曛。
马冲松岭雾,鸟动竹溪云。
心为陶甄迫,寒泉耳倦闻。
益阳道中
山行将半载,两过益阳军。
废宅消兵燹,荒田照夕曛。
马冲松岭雾,鸟动竹溪云。
心为陶甄迫,寒泉耳倦闻。
注释:
- 益阳道中:在益阳(今湖南省)的道中,即在益阳的路上行走。
- 山行将半载:指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半年的时间。
- 两过益阳军:两次经过益阳(今湖南省)的军队所在地。
- 废宅消兵燹:废弃的住宅被战争破坏,变得荒凉。
- 荒田照夕曛:荒芜的土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
- 马冲松岭雾:马匹在松树林中的小路上冲过去,掀起了松树林间的雾气。
- 鸟动竹溪云:鸟儿在竹林中的溪流上飞过,掀起了云朵。
- 心为陶甄迫:内心因为陶渊明的归隐而感到压力。
- 寒泉耳倦闻:耳朵因为长时间的聆听而感到疲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益阳道中所见所感的记录。首句“山行将半载”,表达了作者行走的时间之久以及旅途之艰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之情。次句“两过益阳军”,说明作者已经多次经过益阳的军队所在地,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任务。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如“废宅消兵燹”表现了战乱之后,曾经繁华的地方变得荒凉;“荒田照夕曛”则展现了夕阳下农田的宁静与荒凉。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马冲松岭雾,鸟动竹溪云”通过动物的活动来增添诗意,使画面更加生动。这里的“松岭雾”和“竹溪云”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作者心境的变化,既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有内心的压抑和迷茫。最后两句“心为陶甄迫,寒泉耳倦闻”则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变化,因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而感到压力,同时由于长时间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而感到疲惫。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