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人家住近屯,数椽茅屋不成村。
开渠旋引山头水,编竹常修舍外门。
烟火比邻新聚乐,干戈遍地旧伤魂。
太平有象今伊始,好学尧民答圣恩。

过赵州

注释:

  • 兵后:指战争结束后。
  • 人家:人家,这里指村落。
  • 近屯:靠近军营。
  • 数椽:几根梁柱。
  • 不成村:没有村庄的样子。
  • 开渠:修建水渠。
  • 旋:随即。
  • 引:引导。
  • 编竹:编竹门。
  • 常修:经常修理。
  • 烟火:指炊烟,也指生活热闹。
  • 聚乐:聚集欢庆。
  • 干戈:武器,这里指战争。
  • 旧伤魂:旧时的伤痛。
  • 太平有象:太平盛世的景象。
  • 今伊始:现在开始。
  • 好学尧民:学习像尧帝一样的百姓,尧帝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圣王。

译文:
战争过后,士兵们的家园附近建起了军营,几间简陋的茅屋已无法形成村落的样子,只能看见一渠渠的水从山上流下来。人们常常修补竹制的大门,以抵御风雨。周围邻居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显示出他们正在聚集欢庆新的团聚和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遍地都是因战乱而死去的战士,让人感到哀伤。如今和平的光景已经到来,我们应当效仿尧帝的仁政,回报国家的厚恩。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战后赵州的村落景象及其人民的心态变化。诗中通过对村落、水渠、家门以及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以及对和平的期望。此外,诗中的“好学尧民”一句,不仅表现了对尧帝仁政的敬仰,也暗含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作,既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表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