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洪武春,自怜常作远游人。
椒觞阻荐萱堂酒,剑佩空沾驿路尘。
万里云南新报捷,千场塞北旧伤神。
绵绵乌撒青山外,笑煞华筵庆寿宾。

【诗句】

元日:元旦,新春。

乌撒:地名,今云南宣慰区境内。

二十三年: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第二十三个年头。

洪武春:明朝初年,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年)春季。

自怜:自我怜悯。

常:经常,常常。

作远游人:做远方漫游的人。

椒觞:用椒花浸泡的美酒。

阻荐:阻止献上。

萱堂:母亲的居室,泛指母亲。

剑佩:兵器和装饰品,这里借指战功。

驿路尘:旅途中的尘土,比喻奔波劳碌。

万里云南新报捷,千场塞北旧伤神:万里之遥的云南传来了好消息,千辛万苦征战过的塞北留下了旧伤。

云南:云南省。

塞北:北方边塞地区。

新报捷:新年传来胜利的消息。

旧伤神:过去的伤痛让人心神不宁。

【译文】

二十三年的春天迎来了新年,我时常作为游子漂泊他乡。

不能为母亲敬献椒花美酒,只能空手带剑佩在驿路上奔波劳累。

万里之外云南传来新胜报,千番辛苦征战过塞北旧伤。

绵绵青山外笑傲群雄,庆寿宴会上华筵宴客如痴如醉。

【注释】

①乌撤:地名,今云南宣慰区境内。

②二十三年:洪武年间,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的第一年。

③洪武春:明朝建国之初的第一个春曰。

④自怜:自我怜悯。

⑤常:常常,经常。

⑥作远游人:做远方漫游的人。

⑦椒觞:以椒花浸制的酒。

⑧阻荐:阻止献上。

⑨萱堂:母亲的居室,泛指母亲。

⑩剑佩:兵器和装饰物,这里借指战功。

⑪万里:一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云南: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⑫新报捷:新年里的胜利消息。

⑬塞北:北方边塞地区。

⑭旧伤神:指旧日征战留下的伤痕,使人难以忘怀。

⑮乌撤:地名,今云南宣慰区境内。

⑯绵绵:形容山势连绵不断。

⑰青山外笑傲群雄:青山之外笑傲群雄,意指自己能超越群英,成为领袖人物。

⑱庆寿宾:为庆祝寿辰而举行的宴会上的主人翁。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于明朝洪武初年。诗人回忆自己二十三年前从戎南征的经历,并抒发了自己对故乡、亲人以及祖国河山的深情。

首句“二十三年洪武春”交代了时间背景,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缘由;二句“自怜常作远游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游子身份的自嘲与自豪,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三至四句通过描述诗人在边疆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五至六句则通过描绘战场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既表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又流露出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有艺术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