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箕山第几重,乱峰高下夕阳红。
泥涂轩冕夔龙上,土木形骸鹿豕中。
洗耳溪头馀晚濑,弃瓢岩畔有寒松。
自从避让归何处,一入霞烟更不逢。
箕山落照
行尽箕山第几重,乱峰高下夕阳红。
泥涂轩冕夔龙上,土木形骸鹿豕中。
洗耳溪头馀晚濑,弃瓢岩畔有寒松。
自从避让归何处,一入霞烟更不逢。
注释:
- 箕山落照:箕山是指中国的一处山峰,落照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夕阳下行走于箕山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行尽箕山第几重:行尽表示走尽了箕山的所有地方。第几重则是指走过了箕山的几重山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箕山美景的同时,也感叹自己走遍了整个山脉。
- 乱峰高下夕阳红:乱峰指的是参差不齐的山峰,高下则表示山峰的高度不同。夕阳红则是指太阳落下时天空呈现出红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看到夕阳下的山峰被染上了红色的光辉,景色美丽而壮观。
- 泥涂轩冕夔龙上:泥涂则是形容尘土飞扬的景象,轩冕是古代官员的服饰,夔龙则是古代神话中的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看到尘土飞扬,但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继续前行,象征着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 土木形骸鹿豕中:土木形骸指的是身体虽然高大,但却没有精神气的样子,鹿豕则是古代对动物的称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之间行走,感到自己与周围的动物一样自然自在,没有受到世俗名利的影响。
- 洗耳溪头馀晚濑:洗耳溪头则是以水为背景,用“洗耳”来形容清澈见底的溪水。余晚濑则表示剩下的晚水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溪边听到水流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 弃瓢岩畔有寒松:弃瓢则是把瓢丢弃的意思,岩畔则是山边的岩石上。有寒松则是有松树生长在这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山上找到一块岩石休息,看到松树上的积雪,感受到大自然的寒冷和孤独感。
- 自从避让归何处,一入霞烟更不逢:自从避让归何处则是自问自答,表示从什么地方回来?一入霞烟更不逢则是说一旦进入霞光中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只能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细腻地描绘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首句“行尽箕山第几重”,便让人感受到了诗人行走在箕山脚下时的心境,既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乱峰高下夕阳红”,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夕阳下的山峰在诗人眼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的心态,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升华,体现了一种高洁的品质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