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霜中菊,九月已交花。
盈盈照暮色,掞掞攒幽葩。
抚时忆贞士,兴怀为咨嗟。
采芳欲寄之,念此山川遐。
缮性慕丘壑,游神到羲娲。
㗩彼柴桑翁,高风邈难加。
载歌黄华篇,四坐悄不哗。

【注释】

丛生:丛生着。霜中菊:秋天的菊花,因秋霜而更显清秀。交花:开花。

盈盈:明亮的样子。掞(shàn):《诗经•大雅》有《文王之什》,其中有“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一句,“掞”指文采飞扬。攒:聚集。幽葩:幽谷中的奇花。

抚时:触物思人,感慨时光。贞士:节操高洁的人。咨嗟:叹赏。

采芳:采摘花朵,这里指采集菊花。欲寄:想要寄送。此:这。山川遐:遥远的地方。

缮性:修养性情。慕丘壑:向往山泽。游神:精神游移。羲(xī)娲:伏羲、女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㗩:通“悠”,远的意思。柴桑翁: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田园。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通过写菊来表现作者对友人孙履常、吴仲谷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高雅,富有诗意。

开头两句:“丛生霜中菊,九月已交花。”以“丛生”二字形容菊花众多,用“霜中”点明时间是深秋。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景象:九月的花事已经结束,但菊却依然傲霜斗雪,繁茂地开着。这两句既写了景,又写出了菊的高洁品格和顽强生命力。

第三句:“盈盈照暮色,掞掞攒幽葩。”用拟人的手法把菊花描绘得生机盎然,形象逼真。“盈盈”是明亮的样子。“掞掞”是文采飞扬的样子。“攒”聚集的意思。“幽葩”即“幽香”,“攒幽葩”是指菊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两句既是写菊的外形,又是写菊的气质。

第四句:“抚时忆贞士,兴怀为咨嗟。”“抚时”即触物思人,“贞士”是志向高洁的人,作者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是志向高洁之人,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句:“采芳欲寄之,念此山川遐。”意思是说,采摘了芬芳的菊花准备寄给远方的朋友,可一想到他们遥远的家乡,心里就很难过。这一句进一步抒发了思念之情。

第六句:“缮性慕丘壑,游神到羲娲。”“缮性”即保养性情,“丘壑”即山林。“游神”,即超然物外的精神活动或境界。“羲娲”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英雄。《庄子•大宗师》:“昔在颛顼之时,有人季咸,德纯博,能履端于始,化于一,神与化者,同精其神;一与一,神与形,知与神,理无穷尽矣!”这里以“羲娲”代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大自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喜爱山水之美,精神游移于天地之间,就像伏羲、女娲一样。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热爱山水的思想感情。

第七句:“㗩彼柴桑翁,高风邈难加。”意思是说,我想到了陶渊明这位远离尘嚣的高风亮节的古人。“㗩”通“悠”。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任彭泽县令,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隐居田园。他爱菊如命,自号“五柳先生”。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崇敬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第八句:“载歌黄华篇,四坐悄不哗。”意思是说,我一边唱诵赞美菊花的诗篇,一边让在座的人们静静地欣赏。“载歌”就是唱歌。“黄华”即菊花。《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郑玄笺:“枸杞,菊也。言采之而归,以供宾客之需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要边唱边赞美菊花的诗句。“四坐”指在座的众人。“悄不哗”是静静地不发出声响的意思,这里表示大家听得很专注。这一句是说自己在赞美菊花的同时,也在倾听别人对自己赞美菊花的响应。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高雅,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