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趠风下东吴舟,抔土移入漳泉秋。
初疑紫莛攒翠凤,恍如绿绶萦青虬。
猗猗九畹易消歇,奕奕百亩多淹留。
轩窗相逢与一笑,交结三友成风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如“舶趠”“抔土”“紫莛”“攒翠凤”“绿绶萦青虬”等。另外,要结合注释及全诗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此诗是诗人在泉州任上所写的一首咏物诗。首联写画兰之难:船行至东吴一带,见风势正猛,于是将船头转向东南驶去。颔联写画兰之妙:移取一抔黄土,便可以画出丹凤、青龙等神异之物。颈联写画兰之难:画成后,其姿态依然栩栩欲活地留在纸上;尾联写画兰之功:画毕,便有轩窗相迎与一笑,于是交结三友,成就了一代风流人物(郑谷)。
【答案】
译文:
我乘舟行驶到闽地,看见海上狂风正猛,便把船头转向东南驶去。
一捧泥土移入漳泉,画上丹凤、青龙等神鸟。
初看仿佛是翠凤攒簇,恍然觉得绿绶缠绕着青虬。
猗猗长满九畹的兰花容易凋零,奕奕百亩的幽兰却多留连。
窗前相逢与主人一笑,交结三位友人成为风流人物。
赏析:
首联写景,点明画兰之地为福建沿海的东吴地区。“舶趠风下东吴舟”,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到福建一带作客。诗人以舟遇风起为缘起,以舟遇风停作为过渡,然后引出自己的创作动机,即在海上遇风时,用一捧泥土移置漳州、泉州一带,以画丹凤、青龙等神异之物。这两句既交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也为下文作进一步铺垫。
颔联写意,点明画兰之难。“抔土移入漳泉秋”,表明诗人在海上遇风停舟,移取一抔黄土,就可以画出丹凤、青龙等神异之物。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移土作画之难,也表现出了作者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豪迈气概。
颈联承上启下,写画中之物之妙。“初疑紫莛攒翠凤,恍如绿绶萦青虬”,“紫”指紫色的草茎,“攒”是聚集的意思。“攒翠凤”,指丛丛翠竹,好像凤形聚集在一起;“绿绶”,指绿丝带,“萦青虬”,形容绿丝带像一条青色的长蛇缠绕着苍龙。“初疑”“恍如”二字写出了诗人从怀疑到信以为真,由恍惚而至深信的心理过程。颈联不仅写出画中之物之妙,更表现出作者对画作的赞赏之情。
末联宕开笔锋,写画中之人之难。“猗猗九畹易消歇,奕奕百亩多淹留”,“猗猗”即茂盛貌,这里用来描绘兰花之美。“奕奕”是指繁盛的样子。“九畹”“百亩”都是形容数量之多。“易消歇”和“多淹留”,“易”与“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画中之人不易留住的特点。“轩窗相逢与一笑,交结三友成风流”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与画中之人相遇时的喜悦心情。“三友”指的是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关系,这里用以比喻诗人与画中之人交往融洽,共同成就大业。最后两句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又照应了题目中的“画兰”。
这首诗以画兰为题材,通过对画兰过程中所见、所感、所思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