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存迈往志,结茅依山泽。
不辞沮溺劳,更慕濠梁逸。
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
新稼登场丘,嘉鱼荐晨夕。
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
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
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
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
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
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
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
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

【解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山泽、耕渔自娱之作。首联,诗人以“夙存”二字点明主旨,说明志在四方,而终归隐山林。颔联,写诗人不辞劳苦,更羡渔钓之乐。颈联合诗人以农为乐,又喜鱼蟹之丰饶。颔联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密,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尾联,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安逸的生活。末联诗人感慨自己生性恬淡,不愿受俗事纷扰,但因身不由己,只能勉强应命,因而深感愧疚。全诗抒发了诗人退隐后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译文:我早有远大志向,结茅依山傍水泽。不畏艰辛劳作,更羡慕像沮溺那样自在快乐。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新稻登场丘,嘉鱼荐晨夕。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赏析:

《题徐良夫耕渔轩》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泽、耕渔自娱之作,通过描绘徐良夫耕渔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夙存迈往志,结茅依山泽。”这四字点明了全诗主题,表达了诗人早年就怀有壮志,想要远赴他方建功立业的愿望。然而,诗人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农耕钓鱼的生活。

颔联“不辞沮溺劳,更慕濠梁逸。”这两句是对颈联的具体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于农耕和垂钓这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态度和感受。诗人认为农耕劳动虽然辛苦,但却能让人体验到丰收的喜悦;而垂钓则是一种悠然自得、不受世俗束缚的生活方式。

颈联“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耕种和垂钓之间忙碌奔波的场景。他既耕又钓,全身心地投入到农田和湖泊中,暂时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尾联“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食物和客人的重视。他认为只要能够品尝到新鲜的食物,再有一个客人陪伴在身边就是一种幸福。

最后两联“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这两句通过对田野和湖泊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农民们辛勤劳作,收获着金黄的稻谷和鲜美的鱼蟹;而湖面却显得异常平静清澈,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中的云彩。

“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这两句则是诗人站在屋檐下仰望天空时的情景。那些飘渺的白云仿佛是一片无迹可寻的梦境一般,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感叹。他们与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同,却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和操守,这与现在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底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心安理得、无忧无虑。

最后两联“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心之情。他担心朋友们因为纷繁复杂的世事而感到困扰和不适,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

“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无奈之举。他被迫束起衣带走向官府办事,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倍感压抑和痛苦。

尾联“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诗人认为自己一生都在匆匆忙忙地奔波劳碌之中度过,如今终于可以放下这些琐事来享受一下宁静的时光了。因此,他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