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润隐石脉,幽源迸山椒。
连筒入云窦,势接河汉遥。
引兹一线秋,高下穿林梢。
联络袅相拄,旋折不辞劳。
挽之归我庐,晴雨注屋茆。
乍窒或细细,久续俄嘈嘈。
空阶落琴筑,虚瓮鸣钧韶。
盥浥足自洁,心迹良已超。
固无鼎釜珍,颇煮溪涧毛。
未能学许由,厌喧解风瓢。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接竹引泉 - 这句描述了泉水从竹子中流出,引出了一段故事或传说。

  2. 苍润隐石脉,幽源迸山椒 - 这两句描述的是泉水在石头中的流动,以及它从山椒处涌出的景象。山椒是指山的顶部,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部分。

  3. 连筒入云窦,势接河汉遥 - 这两句描绘了泉水流入云端和天河的场景,形容泉水的流动如同银河般遥远。

  4. 引兹一线秋,高下穿林梢 - 这两句描述了从高处到低处的水流,穿过树林。这里的“秋”可能指的是秋天的天气,因为秋季往往意味着天气变冷,水的流动可能会减缓。

  5. 联络袅相拄,旋折不辞劳 - 这两句描述了水流的弯曲和曲折,以及它不断地转动和弯曲。这里的“袅”可能是指水流的形状,如同袅袅升起的烟雾。

  6. 挽之归我庐,晴雨注屋茆 - 这两句描述了水最终流回我的小屋,不论天气如何变化。这里的“茆”可能是指小屋的屋顶,或者是屋顶上的杂草。

  7. 乍窒或细细,久续俄嘈嘈 - 这两句描述了水声的变化,开始是细微的声音,然后变得嘈杂。这里的“嘈嘈”可能是指水流的声响,如同嘈杂的声音。

  8. 空阶落琴筑,虚瓮鸣钧韶 - 这两句描述了空无一物的台阶落下琴和筑,而空着的瓮则发出和谐的音乐声音。这里的“钧韶”可能是指音乐的和谐美好。

  9. 盥浥足自洁,心迹良已超 - 这两句描述了用水洗手,洗净了心灵。这里的“心迹”可能是指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10. 固无鼎釜珍,颇煮溪涧毛 - 这两句表达了尽管没有珍贵的食物,但是能够煮制出美味的溪涧毛(一种山野菜)也是一种快乐。这里的“鼎釜珍”可能是指珍贵的食物,而“溪涧毛”可能是一种简单的山野菜。

  11. 未能学许由,厌喧解风瓢 - 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虽然没有像许由那样逃避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但已经厌倦了喧嚣的生活,想要像风瓢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泉水的描述,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苍润”、“幽源”、“河汉”、“璇玑”、“璇玑玉璧”等,这些词汇都与自然景观有关,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流畅,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